主页(http://www.kuwanit.com):运用互联网+构建未来教育新生态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互联网+”大背景下,一块终端屏幕可以实现什么?科技创新力量可以给教育带来什么?
1月4日,由人民政协报社、人民政协网主办的“‘互联网+’助力教育资源均衡化研讨会”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教育部科技司司长、教育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雷朝滋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张志勇,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十二中教育集团校长李有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杨佳,北京市丰台区政协委员、全国现代信息技术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丰台第一幼儿园园长朱继文,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秘书长杨银付,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敬德书院执行院长吴颖惠出席并讲话。
通过提供“互联网+教育”解决方案帮助教育机构实现资源整合的小鹅通创始人兼CEO鲍春健作为企业代表受邀参会并做探索案例分享。
没有客套,没有回避。坦诚交流,观点交锋,思想交融,共识逐渐形成。一切努力一切探讨,只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新时代需建立新人才培养模式
四个小时的智慧激荡,折射出中国教育百年沧桑。
“55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65年1月4日,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问题。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随后,在长达数十年四个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教育一直承担并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人民政协报社党组书记、社长王相伟的致辞拉开了此次会议大幕。
新时代有新使命。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新形势下世界各国人才竞争进一步加剧。在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关键时刻,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认为,应对“强起来”的教育,就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公平教育、适合教育、开放教育、终身教育。她强调,人才培养一定要适应数字经济大背景,紧跟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对接新岗位新需求。她指出,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以“互联网+”“智联网+”为手段,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达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结果,而用好技术手段的前提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认为,以往我们培养的人才在“追赶”阶段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现在我们要逐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就不能再去跟踪模仿,而是需要创新引领,主动走到前面。“这就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原创引领能力的创新人才,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引领未来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大批具有原创引领能力的创新人才哪里来?
毫无疑问,需要通过教育培养而来。但是,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当前我国教育事业中存在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校际教育发展不平衡等多种不均衡现象,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与大城市相比,更为薄弱。
“我们需要深入去研究造成一个地区不均衡、不公平或者薄弱的因子是什么,导致它出现问题的因素非常多,但是哪些是可控的,哪些是可调整的,针对这些因子,我们如何用科技的力量去弥补?”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指出。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非常赞同雷朝滋的观点,她认为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教育资源均衡化是制约我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屏障,而“互联网+教育”最大的功能恰是在补短板、强基层上。“如果能够运用好的话,就能够使得我们广大的农村地区在较短时间内克服资源禀赋的不足,实现跨越式和超越式的发展。”
与会人员在讨论中达成了共识:“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加强教育服务,丰富教育资源有效供给,创新教育组织形态,将为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升人民群众整体综合素质作出积极贡献。”
新时代需变革教育服务供给模式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会上,结合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会人员就如何真正做到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服务供给进行了热烈讨论。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认为,尽管当前在线教育已经取得很多成就,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公平教育、适合教育、开放教育、终身教育的供给还不够丰富、不够均衡。她指出,对于在线教育的发展,要分级、分类、分领域精准施策:面向中小学的要规范,面向职业教育的要鼓励,面向高等教育新知识体系的要大力支持,面向老年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要大力发展。
在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变革大潮中,小鹅通挺立于一线,是探索者更是实践者。“在业界腾讯因为企鹅形象叫鹅厂,我曾在鹅厂工作了9年见证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2015年初,我和几位伙伴受‘互联网+’和‘双创’的感召,就从鹅厂出去,创业公司取名叫小鹅,做的产品就叫小鹅通。”小鹅通创始人兼CEO鲍春健用三言两语讲述了“小鹅通”的起源。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