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国盛计算机】疫情突出医疗IT痛点,互联网医疗与分级诊疗成趋势
来源:国盛计算机畅想
投资建议:从行业投资机会角度看,医疗信息化行业有三类公司将会受益:第一,医院与区域医疗信息化系统:我们认为,经此一役,分级诊疗制度推行有望加速,医院与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加速,解决信息完备和病人分级分类痛点,推荐标的:、;第二,远程医疗与在线问诊:远程会诊平台、在线问诊缓解线下医院压力,互联网医疗必要性凸显,开启新纪元,推荐标的:卫宁健康、创业慧康、平安好医生:第三,急诊急救与ICU信息系统:重症病人的增多对ICU的供不应求,医护人员的效率问题突出的情况下,重症辅诊临床信息系统在提高效率,节约人力方面能力突出。推荐标的:
麦迪科技。风险提示: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及预期:互联网医疗建设和推广水平不及预期;分级诊疗推进进程不及预期;关键假设可能存在误差的风险。
报告正文

疫情显示医疗IT三大痛点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医疗资源整体配置不均:人满为患vs门可罗雀。从单个医疗机构内部到不同性质、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之间,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比比皆是,经常是一边“人满为患”、另一边“门可罗雀”。造成就医人数攀升、环境拥挤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的非急诊患者占用了有限的急诊资源。丁香园有一项共有三千余名医生参与的调查:看急诊的患者3/4是普通感冒发烧,只有6%的患者是危急重症,需要马上治疗。大批普通患者涌向急诊,侵占着有限的急诊医疗资源。而对于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配置问题,则更是医改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解决的疑难杂症。1. 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之间的资源配置失衡。公立医院在我国医疗领域的主体地位一直是毋容置疑的,但国家近年来一直大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从国办到部委层面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民营医院的数量在五年间翻了一番,从2013年的11000余家上涨到2018年的两万余家,床位数也以相近的比例快速增长,2018年达到了171.5万张。

公立医院数量下降,但床位数在上升。卫生统计数据显示,虽然公立医院的数量在逐年减少,从2010年的13850家到2018年的12032家,数量只有民营医院一半多点。但从床位数来看,公立医院的增长速度缺丝毫不逊色:2018年总床位数达到了480.5万张,是民营医院的近三倍,而院均床位数量更是达到了民营医院的五倍左右,拥有几千乃至上万张床位的“超级医院”依然不断出现。


2.城市大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配置失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为辖区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从2009年新医改开始,“强基层”一直是重点,近年探索的分级诊疗制度重点也在“强基层”。

优质医疗人才集中于大医院。从整体层面来看,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和能力都在不断改善和提高过程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水平已经可以支撑其诊疗需求(当然,很多乡镇卫生院仍然面临医疗设备不完善甚至陈旧的现状)。但这种发展效应却明显被大型公立医院的虹吸作用冲淡了,优质医师资源仍然源源不断地向大医院集中,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流失难以遏止。近五年的卫生统计数据显示,虽然从从业人员数来看,基层医疗机构的占比有所上涨,从2013年的29.65%上涨到2018年的32.23%;但卫生技术人员的占比却从29.5%下降到了28.2%。与此同时,虽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在不断上升,但基层机构诊疗人次占比却从2009年的61.9%下降到2018年的53.1%,民众对基层医疗能力的信任程度由此可见。所以,想要分级诊疗能够真正落地,让基层医疗机构真正有能力接得住患者,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信息采集和病人分级分类难
武汉市发热病人进行分级分类就医。据武汉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通告(第7号),分类安排发热病人。已确定或高度疑似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由市卫健委负责,安排车辆送至指定治疗点治疗;疑似的发热病人,留在发热门诊留滞观察;发热情况较轻,还不能确定为疑似的病人,由各区负责接回指定地点隔离观察;确定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由各区负责送回家中居家观察。

北京市将推广“急诊分级”就诊工作。自2019年5月1日起,北京正式启动了“急诊分级”试点工作。根据相关政策要求,急诊科分诊护士会将患者分为1-4级分级管理:
1级患者病情濒危、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即刻进入复苏室或抢救室进行抢救;2级患者病情危重或迅速恶化、存在生命危险,10分钟内进入抢救室进行救治;3级患者病情急、存在潜在的生命危险,先于4级非急症患者优先诊治;4级患者为非急症,病情程度一般,根据指引顺序就诊,等候时间较长。
北京市的“急诊分级”就诊工作将进一步加强,市卫健委近期研究制订了工作方案,提出下一步将在北京设有急诊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全面实施。病人分级分类需要政策、医联体以及医疗信息数据全面配合。病人分级分类需要在全盘考虑的基础上,1)上到医改政策、下到医院管理体制,建立一套完善的配套政策作为支撑,2)要发挥医联体内各级合作医院作用,适当分流核心医院的急诊患者。3)病人的医疗信息数据实现数据的标准化和医院之间的互联互通,要求医院的电子病历建设与医联体平台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备。

ICU重症监护资源紧张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