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公司裁员,销量低迷,股价大跌,可穿戴设备不行?
最近,美国智能手表开发商 Pebble CEO 埃里克·米奇考夫斯基(Eric Migicovsky)接受 TechInsider 采访时披露,该公司将裁员 40 人,约占其员工总数的25%。米奇考夫斯基还补充到,虽然 Pebble 在过去 8 个月里完成了2600万美元的融资,但由于硅谷目前融资环境较为保守,这些资金对 Pebble 而言还是比较紧张的。
Pebble 是最早一批进入智能手表市场的初创公司,但随后遇到了 Fitbit 、苹果等强劲竞争对手,加之许多大公司纷纷进军可穿戴,Pebble 往日辉煌似乎已不复存在。
这也反映当下可穿戴设备的两个方面:
一些企业可穿戴设备销售火热
一些专业公司的产品销售平平,甚至还出现了财务危机
现在可能是可穿戴设备最为动荡一个时期:随着大公司拓展业务线,传统手表厂商转型等,越来越多“玩家”进入市场,一些公司依然坚挺,一些公司后来居上,一些公司遭遇低潮。
这些厂商在动荡中上升
Apple Watch:后来居上的典型
Apple Watch进入智能手表市场近一年多,却迅速坐稳全球智能手表的老大的位置。据数据调查公司的报告,Apple Watch 2015 年的出货量大约 1160 万只,占据了整个智能手表市场的半壁江山,在去年第四季度,Apple Watch 的出货量达到400万,占据全球智能手表市场的75.5%。
Apple Watch 的优势在于苹果是一家很会教育用户厂商。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他有大把人力、物力、财力去推广这款产品,消费者自然也比较容易买苹果的账。同时苹果有着非常强大研发实力,虽然有很多人认为目前智能手表定位不明确,但苹果把能给消费者的功能都给了,这款产品也没有明显的短板,可以说这是一款没有明显缺点产品,除了续航。
(图片来源于:Apple)
泰格豪雅:传统表厂的反击
现在,提到智能手表当然不能忽视传统手表厂商,LVMH 集团旗下的 TAG Heuer(泰格豪雅)在去年联合英特尔推出了一款名为 Connected 智能手表,搭载 Android Wear 系统,售价 1500 美元,发售不久后在全球范围内收到了超过 10万张订单,一度不得不提高产量暂停销售。
泰格豪雅的智能手表能够大卖,原因还是比较简单的,首先Connected采用其经典表款的设计,更加符合大众的认知,也更加容易接受。作为老牌奢侈表厂,Connected 从出生之时就自带光环,这样的火爆景象可以归结为『明星效应』。
(图片来源于:wareable)
BBK(小天才):抓住需求人群的代表
儿童手表无疑这几年国内比较火穿戴设备了,在之前IDC公布了2015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预估统计报告中,主打儿童手表的BBK(小天才)还排到了第五名,达到了70万个的出货量,这个出货量羡煞了许多智能手表厂商。
儿童手表的在国内销售火爆,原因更是不言而喻,其存在十分符合当下的国情,解决很多父母的担忧。
(图片来源于:小天才)
小米手环:用“性价比”打开市场
小米手环可能是这今年表现最为强劲的产品了,第四季度出货量到了270万部,同比增长258.5%,市场份额为9.7%,位居第三;全年出货量为1200万部,同比增长951.8%,市场份额为15.4%,位居第二,仅次于Fitbit。
小米手环能冲到智能手环的第二名就是因为小米擅长的性价比,目前普通版的小米手环是99元,加入心率传感器的版本仅为99元,价格是很多国外手环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在很多人眼中就是小钱,买来尝鲜成本很低,而且坏了丢了就直接买新的,根本没有什么使用成本。
(图片来源于:mi)
说了几家不错的,我们再来看看那些过的有些坎坷的:
Pebble:公司裁员,销量惨淡
Pebble 大家也看到,在文章开头就已经提到这家公司正在裁员,这种创业公司要是前途一片光明也不会这么大面积的裁员的。其在2014年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达到了100万,排进了智能手表的前五名,但去年已经从表单上消失,官方也没有公布这款产品销量。
笔者估计Pebble去年的销量肯定是高于2014年,毕竟整个市场都在发展,但是其市场份额肯定是在下降,这或许由于Apple Watch和Android Wear阵营太强大,两个对手在应用数量和功能上都有天然优势。而且有不少媒体都表示,Pebble近几年的产品都没有什么突破,很难吸引消费者,这或许也是其表现不佳原因。
(图片来源于:imgur)
Jawbone:关闭办事处,缩小规模
Jawbone可以说是智能手环先驱了,其在2011年就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手环产品,当时可谓是风光无限,可是这两年连榜单都排不上。IDC之前数据显示,可穿戴设备2015年全年销量为2100万只,而Jawbone只销售了230万只,在去年底Jawbone还宣布在全球裁员60人,占其员工总数的15%。还关闭了纽约办事处,并缩减了美国森尼维耳和匹兹堡两个办事处的规模。
这家厂商的衰落很有可能就是因为自己不争气了,毕竟智能手环发展了这么多年,其产品从2011年至今都没什么太大的变化,而且价格普遍较高,都在千元左右。
(图片来源于:jawbone)
Fitbit:业绩喜人,但却被唱衰
Fitbit虽然仍然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老大,年全年销量同比接近翻一番,达到了2100万,市场份额26.9%,稳居第一。虽然业绩喜人但,还是有不少人唱衰这家公司,不久前这家公司发布财报后,股价大跌了15%。
笔者以为 Fitbit 倒不是说“不行了”,而是这个市场更加趋于理性,因此其股价才开始回落,不再维持高位。讲真,这家公司近年来在健身健康领域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健康数据测量精准,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是其拥趸,其本身也在积极的探索新产品。投资者对这家公司表现出来担忧,更多是因为这个行业目前并不明朗。
(图片来源于:fitbit)
前景依然广阔,关键是如何才能分到蛋糕?
虽然现在很多人都不看好智能可穿戴设备,但事实上他们还有更大发展空间,要不然各大数据调研和分析公司也不会给出更好的预期,之前IDC就预测2016年穿戴设备的全球出货量会同比增长38.2%,最终达到1.1亿。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