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聚焦科技创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4月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科技创新支撑复工复产等内容回应了社会关注。
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司长秦勇介绍说,在疫情防控期间,很多研究院所和企业积极将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用于疫情分析、识别测温、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方面,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人脸识别、智能语音机器人等产品得到应用,对疫情防控起到积极作用。
秦勇说,总体上看,人工智能技术用于应对疫情,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是发展趋势。
“下一步,科技部将继续加大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支持。”秦勇表示,科技部近期将结合疫情防控,针对智能医疗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在传染病防治、药物研发等方面的应用,通过“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支持一批研究项目。
探索容缺申报降低疫情影响
疫情发生后,国家科技计划的重大任务部署是否受到影响?对此,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司长包献华坦言,疫情期间,很多科研人员投身防疫工作一线,科研单位也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不可避免对原有科研秩序产生较大冲击。
包献华说,为保证重大科研任务的实施,科技部及时调整在研项目管理工作。2月中旬,科技部发出通知,对在研项目实施期限自动延长6个月,对于核心团队身在受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以及核心团队直接投身疫情防控一线的,允许进一步延长时间。还对科研项目申报、项目验收和中期检查等相关工作作出相应调整。
与此同时,有序部署新的研发任务,已陆续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0多个重点专项。
“优化创新便利化服务,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包献华说,一方面,让研发团队“足不出户”就可以参加国家科技计划的项目评审。另一方面,探索“容缺申报”方式,科研人员一时无法盖章,可以暂时不盖;需要提供的材料一时无法提供,也可以暂不提供,等到具备条件后再补。
包献华透露,今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所有项目申报全面实行无纸化申报,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在线提交项目申请。
包献华指出,科技部近期提出明确要求,各地科技管理部门要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根据实际为所在地区科研单位恢复正常科研秩序、尽快复工复产创造条件。
高新区整体复工复产率较高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家高科技产业园区的一个标杆。中关村的复工复产情况如何,社会十分关注。
对此,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透露,截至4月2日,示范区内重点监测的3.84万家企业复工率接近90%,188家中关村科技企业孵化器已有182家实现复工,占比96.8%。
翟立新说,从整体看,中关村的企业复工复产正在科学有序、平稳推进,并呈现出加速全面恢复态势。
这是如何做到的?翟立新介绍说,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中关村各分园认真落实疫情防控属地责任,各个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中关村管委会会同北京市有关部门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切实做到防疫工作不遗漏、无死角。
与此同时,协调相关渠道帮助企业解决口罩、测温枪等防疫物资;有关分园统筹公寓、酒店和闲置宿舍等资源,帮助企业员工解决住宿问题;推出中关村“企业放心餐直供行动”,满足员工就餐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发生以来,中关村有200多家企业积极参与检测试剂、疫苗、药物等研发生产工作。”翟立新说,一大批AI诊疗、消毒和配送机器人、智慧医院等新技术和新产品,在抗疫一线得到很好应用。
全国范围内高新区整体复工复产情况如何?包献华透露,截至4月1日,169家国家高新区的企业整体复工率达到79%,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的复工率达到94.2%,有35家国家高新区实现总体复工100%。高新区整体复工复产率普遍较高,起到了“领头羊”作用。
局部暴发疫情风险始终存在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发布会上通报了疫情情况:4月2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1例,其中29例为境外输入病例,2例为本土病例(辽宁1例,广东1例);新增死亡病例4例(湖北4例);新增疑似病例1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60例,其中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7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7例(境外输入转为确诊7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01例(境外输入解除医学观察5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1027例(境外输入221例)。
米锋指出,4月2日,湖北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00例以下。两例本土新增确诊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的关联病例。
米锋强调,我国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持续增加,出现本土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始终存在,社区、单位、家庭和个人要继续做好防护,防范输入性病例导致的疫情扩散和蔓延。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侯建斌张维
转自:法制日报——法制网
返回产经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