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巡检“科技眼”,守护电网“动脉”线
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通讯员 方彬 马彩虹 杨玉婷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假期,有人踏青寻春、有人寄思怀故,有人却在踏山问“诊”。
“海东市民和县110千伏园川Ⅰ回A相线路发生故障跳闸,立即组织隐患消缺。”4月5日12点38分,国网海东供电公司输配电运检中心运检二班值班人员忽然接到调度下发的巡线消缺命令。
伴随着春雨的洗礼,山路有些泥泞,可这不是眼下最棘手的问题。如果是异物搭挂导致的线路放电,异物肉眼可见,故障点即可见,如果是异物已经脱离了线路,故障点只能留下一个放电的黑点,线路距离地面十米以上,肉眼看不到,需用望远镜或者无人机查找。稍一不留神,就会与错过隐患点,造成不必要的二次复查和隐患时限的延长,所以每一寸导线都得看仔细。
消缺人员借助望远镜一段一段查找,一基一基排除,四十分钟后,其中一个巡线小组终于在海东市民和县川口变附近,发现园川Ⅰ回48号 A相有放电痕迹。就在巡线小组预备放出无人机对可疑故障点进行近距离观测时附近小区的一位老大爷找到了消缺人员。
“这里刚才发出了一声巨响,之后还有一团火光,你们赶紧给瞧瞧。”老大爷提供的信息时间点于调度提供的重合闸时间一致,这也意味着,故障点被找到了。此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必须尽快消除缺陷,否则视觉条件不够消缺延后,如果线路再放电,对导线的损伤是不可预测的。
“这个隐患点还需要近距离观测。”消缺人员利用望远镜观察到似乎有风筝线之类的痕迹。随后,该班组准备工器具的两人以及另一组巡线人员也迅速往故障点集结。无人机作业也随之开始,无人机显示,一根风筝线搭挂在塔上且存在三个搭挂点,分别为塔顶、鸟刺和导线。放电处正是鸟刺和导线贯通后引起的发电。
根据无人机观测的情况,消缺人员决定就地取线。风筝线搭挂的位置对地距离十八米,可以利用人工作业进行操作。由于塔的引流线较低,班长崔志斌决定利用班员张帆的身高优势登塔操作。
”。
经过一个小时的努力,踏上作业人员张帆兜里揣着十米的风筝线,从塔上下来。此时,已临近傍晚。消缺六人组整理完现场的工器具开启了返程之旅。国网海东供电公司积极推行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视频在线监测装置、运维管理现场数据采集装置、电网激光清除异物装置等高科技运检设备“机巡+人巡”,强化输电线路管控水平、提高应急缺陷处理能力的同时,也为海东所辖的两区两县主网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强保障。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