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注册制:IT投入定量分析
、、、研究所
影响分析二:定量计算,中性假设下或将带来3-4亿元的IT建设
关于此次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带来的IT投入规模,我们与科创板进行比较。科创板是一个新增板块,注册制是在原有创业板基础上进行交易机制改革。从单个机构IT投入规模上来看,创业板注册制要小于科创板。
我们认为,此次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可能会涉及到经纪、信用、资管、机构、估值、风控等多个金融业务环节。
目前,A股券商数量为133家,具备公募基金牌照的机构数量为141家,暂不考虑规模较小的券商和基金公司,两类机构各取前100家,合计200家,作为计算基础。我们以科创板的IT投入作为参考,按照悲观/中性/乐观情形,假设对应的每家机构平均IT投入规模为150万元/200万元/250万元投入规模测算,对应的新增IT投入规模约为3亿元/4亿元/5亿元。
影响分析三:制度创新延续,业务创新加快,技术创新有望逐步落地
我们认为,对于金融证券IT的研究,我们要将其放在大的宏观产业政策周期中。宽松的产业政策周期,更有利于证券IT增量需求的释放,以及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落地。我们认为,以2019年年初券商第三方接口放开作为拐点,证券IT产业政策就已经进入政策宽松周期。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创新政策不断落地,金融主体业务类型不断增加,监管层对于新的金融IT技术不断给予应用的空间。
我们认为,制度创新、业务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是金融创新在不同层面、不同维度的体现,始终一个结合体。制度创新一旦开启,后续或将逐步落地。
我们认为,在大的金融创新周期下,在注册制带来的直接推动下,我们推荐:恒生电子、东方财富、同花顺,建议关注:金证股份、顶点软件、指南针、财富趋势等。
风险提示
融创新进展低于预期风险,市场交易量下降的风险
金融IT需求的本质就是:变化
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金融监管政策变化带来的需求变化
我们经常说:金融监管趋严,金融IT需求受到压制。这其中的传导机制是什么?其实金融政策变化直接作用的不是金融IT企业,而是金融IT企业的下游客户。金融政策影响的是金融机构所开展的业务类型(是否具有创新性)、业务的种类,业务的规模等等。这些一旦变化,券商基金公司对金融IT系统的需求就会发生变化。比如,当政策鼓励创新时,券商基金公司要开展创新业务,而在开展这些新业务之前,第一步是要采购IT系统。因此,金融监管政策的变化(趋紧还是放松)都会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变化,来对金融IT公司产生业务影响。
第二,交易规则变化带来的需求变化
这里的“交易规则”是一种宽泛的说法,其指的是与市场交易相关的做市规则、机制、风控、估值、核算等等相关的众多环节。比较好理解的一种方式,比如沪港通、深港通等,都是在原来系统的基础上,新加的一种交易机制和规则。这些变化都会产生新的金融IT需求,因为券商基金公司都要为其增加、升级新的IT系统模块,甚至是采购一套新的系统。其实,符合这种类型的交易规则变化还有很多。
以上这两点是我们对金融IT业务需求本质的理解。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