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太平洋证券:卫星互联网是5G的重要补充 战略意义远超实际作用

2020-04-29 11:45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一财网第一财经直播 forever young 124电影网 童话歌词 粤电力a jojo的奇妙冒险 不灭钻石 咋了爸爸 矫枉过正

推荐标的

我们认为,卫星制造、发射环节最先受益,后续将扩散到卫星运营以及下游应用领域。建议密切关注卫星关键子系统和器部件国产化蕴含的投资机会。

十三五期间,我国遥感卫星发射数量爆发性增长,2018年我国遥感卫星发射数量达到40颗,2019年发射近30颗,从整体趋势来看,我国在轨遥感卫星数量不断攀升。

低轨卫星可以作为良好的星基增强系统,提高定位精度。由于北斗等GNSS系统卫星距离地面大概2万多公里到3万多公里的距离,其信号相当于一个微波炉发出的信号强度,所以GNSS信号到达地面的时候信号非常弱。利用低轨卫星作为增强系统可以提高定位的精度至0.1米,同时定位时间也缩短到1分钟以内,这对以后的全自动驾驶意义非凡,我们认为这也是吉利为什么要 跨界进入卫星领域的原因之一。

通信卫星应用主要在两个方向,一是卫星移动电话,其不受基站限制,在沙漠、丛林、海上等人迹罕至的环境具有重要实用意义,代表星座工程有国内的“天通一号”和美国的“海事卫星”等;二是卫星互联网,目前全球有接近半数人没有使用上互联网,随着卫星互联网的推广,偏远地区的人们也可以享受到移动互联网的便利,代表星座工程有国内的“鸿雁”、“虹云”和美国的“StarLink”和“OneWeb”等。

卫星互联网是5G的重要补充,其战略意义远比实际作用重要得多。近两年来,我国5G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展开,5G 作为新基建的旗帜,更是举国之力在支持发展。毫不夸张的说,中国是全世界宽带覆盖最好的国家,在“村村通”政策指引下,运营商不计成本的为偏远地区建设了一座座基站。与国内截然不同的是,美国是从商业角度考虑,由于美国地广人稀,全国的宽带覆盖率并不高,这也给卫星互联网的出现创造了条件。那既然国内对宽带普及率这么高,5G时代只会更好,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跟随美国脚步?

一、低轨通信卫星:中短期内以战略卡位为主,长期或是6G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用领域:行业应用进入推广期,“北斗+5G”催生巨大需求。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5G带来的移动物联网革命,将推动北斗及时空信息应用的泛在化,继移动位置服务经济和共享经济之后,极有可能结合北斗应用形成重大商业机遇。“北斗+5G”将颠覆我们的生活习惯,在未来万物互联互通的世界里,定位和导航技术将不可或缺,北斗系统作为国产自主化的定位导航产品,将会是5G时代最受益的品种之一。但是未来2-3年,受制于 5G 的发展速度,以及行业应用以及消费领域推广仍需时日。

我们认为,中短期内,北斗的投资机会主要来源于政府和军队的采购,预计2020年前后,军队北斗三代产品将迎来换装高峰期,北斗军品毛利率高,在军队北斗市场占有较高份额的供应商将受益。长期看,也要积极关注民用市场的发展速度,科技发展的速度不可限量,万物互联也许就在不远的前方。

由于Elon Musk巨大影响力,SpaceX在成立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初始计划发射1.2万颗卫星更是史无前例,最近SpaceX将这一计划再次扩大,称要共计发射4.2万颗卫星。截止到4月22日,SpaceX已经发射了七批共计将422颗卫星。之所以,SpaceX 能够如此大规模的发射卫星是因为其研制的可回收火箭技术、小型/低成本卫星等,可以实现一箭 60 星,大大节约了发射成本。

卫星产业是国防军工行业的重要细分领域,长久以来也是世界各军事强国争相布局的战略高地。近年来,随着军民融合的发展,以“北斗”为代表的空天军事设施也逐渐向民用领域拓展,我们非常看好航天卫星产业在商业化过程中孕育的投资机遇,把握各发展阶段的核心矛盾,从而利于不败之地。

二、导航卫星:短期内看军装换代,长期看“北斗+5G”的万物互联。

据我们了解,目前学术界对星链计划争议较大,主要质疑包括马斯克宣传可以连上“TintinA”的WiFi,但实际上以现有手机的接收器根本无法接收到卫星20GHZ的频段;再则,以卫星提供的带宽资源,根本无法满足人口密集区的使用需求,人均速率极低,对卫星互联网的可实时性质疑。对于技术层面上的问题,我们也不过多探究,那关于卫星互联网项目,国家应不应该去做呢?我们的答案是:应该,也必须去做,当然,国家也是这么做的。我们的主要论点如下:

从产业发展阶段来看,中国目前仍处遥感卫星市场初创期阶段,政府市场和商业市场都有较大的上升空间。2012年中国遥感卫星行业市场规模为 40.83 亿元,到2016年达到62.4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1.19%。我们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商业遥感卫星产业将保持35%的增速,到2020年,国内商业遥感产值将达到250亿元。目前,遥感下游客户还是以政府为主,在国土资源、环保、灾害防控、自然资源勘探、海洋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军用领域:北斗三号产品换代即将进入高峰期。军用北斗三代终端产品目前处于前期论证阶段,估计2020年完成产品科研流程,2020-2021年开始陆续进入装备高峰。目前军方北斗导航终端订单尚为北斗二号和北斗一号产品,2017年年底以来军改影响缓解后军方订单已经陆续开始释放。北斗二号产品于12-13年大规模采购,电子产品寿命一般为五年左右,二代产品有大规模更新换代的需求,由于三代产品临近,我们推测本次换装需求将于2020年前后爆发。

卫星从分类上可以分为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这三大类(暂不讨论试验卫星),下面我们将分别从三大类卫星应用领域分享一下我们的思考:

原标题:、航天科工为首的“国家队”也陆续推出“鸿雁”、“虹云”等星座工程规划;同时,以吉利为代表的社会资本也在加紧招兵买马进军卫星等商业航天领域。我们判断,在新基建等政策方向指引下,随着社会资本逐渐投资,卫星产业即将进入商业化快车道,值得战略上重视。

三、遥感卫星:国家政策重点扶持的百亿蓝海,主要服务于政府市场

我国在自主可控高分辨率遥感资源领域长期处于空白,国务院在2005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中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确定为16项重大专项之一。《“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要构建星座工程和专题卫星组成的遥感卫星系统,加强地面系统建设,构建“大数据地球”。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将于今年组网成功,预计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北斗将拉动2400-3200亿元规模的市场份额。目前,北斗产业链参与企业众多,竞争非常激烈,甚至上市企业都逃不过亏损的命运,行业亟待整合,未来可能出现2-3家龙头企业。从下游市场角度,我们将从军用和民用两个方向来介绍。

总体来看,我国卫星商业化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卫星发射数量快速增长。在新基建将卫星互联网纳入范畴后,政府和社会资本将加速投入,卫星产业将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我们认为,第一,5G信号覆盖还是基于基站,卫星互联网能够弥补5G信号的局限性,在类似沙漠、大海等无人区,救灾、应急等使用场景对卫星互联网需求具有不可替代性,补足了通信系统的重要一环。第二,从战略角度上来看,抢占日益稀缺、具有战略意义的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争夺太空优势,已成为当今世界卫星发展领域的热点之一,尽管目前下游应用尚未展开,但是率先卡位、布局还是必要的,或许卫星互联网成为下一代通信系统也不得而知。总而言之,我们认为国内目前的重心是在5G建设,我国的卫星互联网星座工程发射规模和进度短期内不会特别大,但是也要关注国外的发射进展,如果SpaceX真的按计划进行,那国内很有可能会提速。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