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我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中国嘉兴“科技·人才月”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第二,更大力度支撑“高质量”。聚焦创新活力实施“三大行动”,实施科技企业倍增行动,不断完善创新科技企业的培育机制,健全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次培育模式,进一步提升科技型企业数量占比;实施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行动,谋划建立一批在海内外有影响力的示范性企业创新研究院,加快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机构和发明专利全覆盖;实施高端人才引育行动,新引进合作顶尖人才50名以上,国家高层次人才专家总量突破500人,遴选“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和本土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项目200个以上。
记者:去年以来,嘉兴人才工作积极探索服务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很好的示范效应,在这次“创新嘉兴”大会战以及“科技·人才月”期间,你们又将推出哪些重磅举措?
三是聚人才。我们着力建设最优人才生态,出台实施科技新政2.0版和人才新政18条,搭建长三角全球科创路演中心,举办全球创业者峰会签约项目,建立航空航天、生命健康、半导体等5个特聘专家“百人会”。2019年,入选省“海外工程师”、“省千”及领军型团队数分别列全省第一、二、三位,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第四。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新友:近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摆在事关全市发展全局的核心和战略位置,加大投入、健全政策、集聚资源,取得了显著成效,创新优势进一步厚植,科技创新主要指标步入全省第一方阵。2019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58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95%,列全省第二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06亿元,同比增长9.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8%,总量、增速、占比均列全省第3位。
记者:近年来,嘉兴的科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吸引了众多的高科技项目、高端人才汇聚嘉兴,想请您介绍一下嘉兴科技创新的基本情况,有哪些特色亮点?
记者: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背景下,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在推动创新嘉兴“科技·人才”工作中有哪些创新的谋划和举措?
一是优平台。嘉兴是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目前已拥有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3个“科技”国字号。已有国家高新区1个,省级高新园区7个,省以上高新园区总数居浙江首位。在省内率先探索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引进共建了包括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浙大国际校区、中电科南湖研究院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新型创新载体。
我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中国嘉兴“科技·人才月”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二是强主体。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近几年我们把科技型企业培育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应该说成效十分明显,特别是国家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呈现迅猛增长势头,从育苗变成了造林,当年新增数,2016年是184家,2017年是241家,2018年是391家,2019年达到523家,两年实现翻番。
昨天下午,市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嘉兴“科技·人才月”活动相关情况,发布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发布会上,我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以下是发布会问答实录。
今年,我们将按照市委提出的“全面落实年”和“创新嘉兴”大会战要求,进一步做深做实做细这篇文章,将其打造成为人才工作的“重要窗口”,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着眼未来发展,实施三年行动。在去年出台《嘉兴市服务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意见(试行)》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又制定了《嘉兴市服务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了高地建设、品牌打造、协作联通、共赢伙伴、服务升级等共5大计划,项目化推进20项举措。比如,在高地建设计划中,我们提出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嘉善片区规划建设人才高地,制定并发布人才高地建设指数。在共赢伙伴计划中,我们将依托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推动联盟城市人才驿站建设、联盟城市人才绿码互享和联盟城市人才培训互联等重点工作。二是抓实标志工程,启用“一楼三园”。在2019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上,省委组织部向“一楼三园”授牌。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浙江长三角人才大厦等“一楼三园”将在“科技·人才月”期间正式亮相并启用。其中,浙江长三角人才大厦先导区块位于国际商务区,集“人才飞地园”“人才摆渡站”“人才会客厅”“人才服务社”“人才办事处”五大功能于一体,面向长三角人才、海内外人才提供优质服务。三是办好人才活动,营造浓厚氛围。此次“科技·人才月”,人才是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活动谋划过程中,我们聚焦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以智汇长三角、嘉YOU创未来为主题,市县人才条线将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联动开展“开幕发布类、平台启用类、资智对接类、走访服务类”四大类十六项活动,包括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人才政策兑现会等,以此充分彰显嘉兴对人才的关心关爱,聚天下英才共建嘉兴。
陈新友:第一,更高站位推进“一体化”。整合高端科创资源,持续提升G60科创走廊节点作用,支持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实施“深根嘉兴”计划;抢占创新制高点,全力推动中电科南湖研究院落地建设,推动嘉兴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创新策源地。扩大首届创业者峰会成果,谋划举办全球创业者大会。打造“路演中心”项目招引、“科创百人会”人才引进和“人才飞地”域外孵化三大科创品牌。
第三,更优服务构筑“生态链”。深化创新载体绩效评价,对全市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实施全面分类评价和绩效考核。全面落实科技新政,聚焦五大重点领域,实施“双百双千”计划,打造高科技企业、创新创业人才、高能级科创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和最优创新创业生态五大高地。全面精准落实国家普惠政策,营造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全市科技部门将对标新目标新定位,跑出高质量创新发展加速度,为“重要窗口”的“最精彩板块”展现科技担当、作出科技贡献。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提出“浙江要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想请陈局长介绍一下未来嘉兴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落实“重要窗口”重要指示精神上有哪些新举措?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盛杰非: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打造最优人才生态,引才“强磁场”效应持续释放。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第四,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市县党政领导人才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优秀单位,已成为全省集聚高端人才的主阵地之一。《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0》显示,嘉兴城市人才吸引力列全省前三。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人才工作聚焦首位战略,联合省委人才办印发《嘉兴市服务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意见(试行)》,高规格举办“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牵头发起“三省一市”20个城市成立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高标准打造“一楼三园”标志性工程,各项探索工作初见成效,区域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