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这群“芯片青年”是国产CPU研发主力军 平均年龄32岁
智造中国“争气芯”的“芯片青年”
山西姑娘宋佳利,2016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说话时脸上一直挂着甜甜的笑,在这个以理工男为主的团队里,她像股清流。同时她所学的专业是材料科学,在这个以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方向为主的团队里也是另类。“虽然飞腾当时给出的薪金不是最高的,但我觉得飞腾公司科学技术背景好,会让我有更多的成长。”她说。
3.坚守信念,矢志报国
眼前,这枚两个指甲盖大小的中央处理器(CPU),每秒钟可完成浮点运算5880亿次。这个小小的芯片上排布了几十亿个晶体管,也凝聚了天津飞腾嵌入式CPU研发团队62名队员400多个日夜的心血。
飞腾的薪金水平在同类公司中,竞争力不突出。但亲身经历FT-2000/4的研发,这让田金峰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在国产CPU研发领域,飞腾曾经用十几年时间走完了国外研发团队几十年才走完的路,而今天的年轻人,顶着“摩尔定律”的压力,要用更快的产品迭代速度才能够在短时间内把国产CPU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达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肩的高度。
2.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肩
(本报记者 刘茜 陈建强)
20世纪末,第一代飞腾团队扛起了芯片研发的重任。1980年出生的马卓追忆起前人创造的历史,那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精神依旧让他感动。“没有任何技术资料,没有计算机辅助软件支持,上百名工程技术人员没日没夜,从一个一个的晶体管开始,全凭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啃下了这个‘硬骨头’。”
马卓说:“我们的研发团队全部本土化,飞腾CPU的内核源代码每一行都是我们自己写的,这从根本上保证了CPU的完全可控。可控是方式,安全是目标,是绝对不能逾越的底线。飞腾CPU在安全方面,一直走在国产CPU产品最前列,我们实现了国内第一个CPU安全可信框架,并在多款芯片中得到了验证。”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