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新时代需要何种互联网创新思维
第二,大众化。互联网时代,创新主体发生了重大转变:创新不是只有科研专家、业内权威等才能做到,普通民众也可以做到。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是大众创新,是人人创新。互联网为大众创新提供了可能和现实。创新的平民化、大众化是互联网时代知识、信息即时即地交流与普遍共享的结果。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及智能终端等实现了海量信息的快速生产、存储、分析和共享。数据的“在线化”使一切都被记录、分析,数据不断沉淀、积聚,形成了真正的大数据。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即时即地获取海量知识、共享海量信息,这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信息垄断和知识专享。
2015年5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当今时代,互联网科技体系给人类社会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工具体系带来的生产力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人类超越了“电气时代”,进入了全新的“互联网时代”。
我国自2015年起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推动互联网技术体系在传统行业中的应用和发展,“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农业”“互联网+零售业”以及“互联网+社会治理”等遍地开花。近年来,“互联网+”战略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协同推进,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互联网创新中,互联网“独角兽”(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数量不断增多,平均估值大幅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互联网+”促进了数据大连接,大数据驱动行业大融合,催生了众多新业态。互联网新业态、新创造正在强力改变生产和生活的细小环节,人类社会正迅速朝着期待的美好状态转变。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互联网时代激发了人的创新本能,颠覆式、大众化成为这一时代的突出特点
新时代要求人们按照新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创新思维方式和方法,创新生产的实现方式,创新劳动的组织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推动社会进步。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就是互联网时代生产力发展所指示的前景。它表明:全面创新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主题。
互联网应用技术创新最重要的表现是生产劳动方式的升级换代,即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的生产活动要以互联网为基础和平台。例如,农业生产方面,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应用到智能选种、土壤管理、灌溉、施肥等环节,用人工智能技术监测杂草和害虫、预测正确的收获时间等,用数字化AI技术、传感器等装备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农用机械,提高智能识别语音命令和操作视觉感知能力,解放人力,提高生产力。又如,工业生产方面,用大数据、云计算及传感技术、智能控制等改造传统机械,使互联网技术渗透到研发设计、设备控制、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经营销售、系统维护等环节之中,强化生产各环节的融合性,提高生产效率。再如,服务业及社会生活方面,将互联网技术渗透到政府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以及教育、医疗、交通、传媒等各行各业中,设计各种APP应用程序,实现线上办公,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工作方式和服务方式。
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决定了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不是局部的、偶然的、零散的创新,而是系统的、深入到社会生产和生活每一个细胞的全面创新;不是单一的实体世界内的创新,而是数字世界与实体世界融合的创新。正如大机器、电融入实体世界,把人类带入工业化资本主义时代一样,互联网融入实体世界,必将把人类带入信息化社会主义时代。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