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航天771所沈绪榜院士的那些事

2021-03-27 17:30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bl漫画推荐 中国网络游戏排行榜 泰剧网2020最新电视剧 t恤品牌 基金净值排行榜 人寿保险排名 韩国喜剧片

描述

前言:在中美科技战背景下,全体国人充分认识到了芯片的重要性,人们期待我国的芯片产业自强自立,希望CPU芯片等高端通用芯片的短板能尽快补齐。本文回顾一段历史,介绍沈绪榜院士早在上世纪70年代,自主研制国产CPU芯片的故事,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读者可据此了解我国发展国产芯片的历程。

近两年,随着美国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围堵已从集成电路(芯片、IC)设计,延伸到制造、设备和材料,再深入到关键核心技术,我国芯片产业正经历着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万众期待我国芯片产业实现自强自立,希望国家出台更强有力的举措来发展芯片产业。

在谈到发展国产CPU芯片时,大家自然会想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所2001年就开始设计的龙芯系列国产CPU,以及后来陆续推出的兆芯、海光、飞腾等国产CPU品牌,加上海思麒麟系列SoC为代表的一大批SoC品牌,其阵容还算强大。但是,美国正在从制造等环节遏制我们,使我们设计的高端CPU芯片和SoC芯片无法被制造出来。

如果要追寻最早的国产CPU芯片研制历史,应该从航天771所沈绪榜院士1977年主持研制的16位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微型计算机CPU芯片算起。该芯片在设计时是从电路逻辑、制造工艺和整机系统方面通盘考虑的,并且是在该所的生产线上完成。所以沈院士要解决和克服的困难很多。

相比之下,龙芯及后来各种国产CPU芯片研制,设计时采用了先进的进口EDA软件,制造时委托芯片制造厂代工,需要解决和克服的困难要相对少一些。作为最早的国产CPU芯片的研制者,国内研究CPU架构的开先河者,沈绪榜院士从2001年开始,先后被邀请参加了龙芯、中星微、银河、天河等CPU芯片和计算机项目的鉴定,并担任鉴定会主席。龙芯及后续的国产CPU芯片距他1977年研制第一款国产CPU芯片晚了二十多年时间。

要回顾这段历史,就要从“两弹一星”的配套工程说起。我国要发展运载火箭和导弹,重要的是要“导”,“导”就是控制和引导。这就要求在火箭和导弹上必须安装又轻又小的微型计算机,用来制导火箭和导弹的飞行轨迹。

一、“两弹一星”的配套工程:156工程

1960年,中国首枚近程导弹虽然成功发射,但由于射程较短,以及技术上的局限,大大制约了未来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发射和投送。

为了提升运载火箭的推力和速度,1965年3月,国家向中国科学院下达了研制远程火箭控制用的微型计算机的任务,微型计算机命名为156微型机,研制任务称为156工程。同年9月,由中科院计算所、电子所、物理所、东北物理所、西北计算所、长春应化所六个研究所的七个研究室的半导体和计算机人员合并后,在北京中关村成立了新型的集成电路与计算机研究所,对外代号为156工程处。

不久又在陕西临潼骊山北麓开始“三线”项目建设,项目对外名称是324工程处,由于有部队参与建设和保卫,项目对外也称为兰字826部队。156、324和826都是相同工程的代号,它们是后来航天771所的前身。

令人叹服的是,156工程上马仅一年,1966年9月,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制的集成电路计算机样机便在北京完成。这是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科研人员克服重重困难,以只争朝夕的工作热情完成的。科研人员回忆当时的情况说道,虽然156工程处的工作条件是国内最好的,但仍然十分简陋。“在没有高精密设备的情况下,工程师们只能用锯子切割硅片。精密的半导体元件竟是在一片片手工打磨的硅片上制作而成。”

那时,156工程全体人员怀着对祖国的满腔热忱,克服一道道难关,先后在北京中关村和陕西临潼骊山脚下开创了“灯火辉煌156”、“战天斗地324”的创业佳话。四年后的1969年,156工程全员迁至陕西临潼,继续进行着航天微电子和微型计算机领域最新、最前沿的技术研究。

骊山的山顶有著名的周朝“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北麓有著名的唐朝杨贵妃“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华清池,北边远处地下还沉睡着“世界八大奇迹”的秦朝兵马俑军阵。但是,324工程处选址于此,并不是看中了这里的好风水,而是想要依托骊山南侧峰峦叠嶂的山地掩护,把这里当作了中国“三线”建设,国家生产力战略转移的根据地。

o4YBAGBeinyAaSi6AAlbqC5GXF8602.png

图1.80年代航天771所的科研和生产厂区大门

(昔日的324工程处,现在是骊山分部)

当时,324工程处周围的环境就和一般小山村无异,有小桥、农田、菜地和满坡的石榴园,还有雨天泥泞、冰雪天溜滑的斜坡路,甚至生活区夜间偶尔会有狼、豹出没。单位毗邻的临潼县城也很落后,当地农民看见女职工穿裙子都觉得很惊奇,指指点点说城里“婆姨”穿的是“独筒裤”。老人们看到厂区管理严格并有军人守卫,会窃窃私语地议论,“山坡上的324到底是干啥的?”,“听说是造原子弹的”。

生活条件虽然十分艰苦,但是324工程作为当时国内顶尖的高技术研究机构,拥有国内一流的人才队伍和最先进的技术设备。由于我国受“巴统”和“瓦森纳协定”限制,324工程无法购买到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4英寸芯片生产线,但国内仅有的三条3英寸芯片生产线中,就有一条安装在324工程处。

1975年,324工程划归当时的第七机械工业部(简称七机部、航天部)直接领导,定名为航天771所,对外称为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1983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际局势缓和,我国备战需求减少,航天771所的上天军品型号任务随之减少。同时也因为国门大开,IBM系列PC机大量进入中国,航天771所为航天军工单位地面应用研制的通用微型计算机(LS 772微型机)由原来的热销很快变为了滞销,后来通用整机生产线也全面停产。

但与此同时,国际技术交流却日趋活跃,航天771所经常会有国外专家来所里进行技术交流。研究生和全所技术人员在不影响工作情况下,都可以参加这些国际微电子和计算机领域最新技术讲座。重要的讲座都是由外语非常精通的科技委主任黄敞先生亲自翻译。航天771所创造了国内相关领域29项第一,某些技术在国际上也是一流的,举三个例证。

例证1:航天771所前身156工程处1965年成立,而且单位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发展着我国的航天微电子和计算机事业。虽比美国1957年创立的仙童半导体公司晚八年,但相比于同样从事计算机芯片开发的1968年才成立的Intel公司,则早了三年时间。

例如2:沈绪榜院士1977年研制出了16位NMOSVLSI CPU芯片,而相比于Intel公司1978年才推出的16位CPU芯片8086,则早了一年时间。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