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剖析可穿戴设备与医疗健康产业关系研究及发展趋势

2021-03-27 18:01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会计专业排名 文科女生最吃香的专业 股票型基金排名 有什么好看的电视剧 华语女歌手 cpu天梯图2019

描述

近年来,可穿戴设备开始逐步受到医疗领域日益广泛的关注。随着移动互联网基础条件的不断成熟,特别是5G时代的来临,未来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应用将更加广阔,有望在医疗健康领域实现应用,特别在医疗健康产业发面尤为突出。

1 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定义

目前,可穿戴设备在国际上尚无较准确和完备的定义,国际公认的可穿戴设备定义认为,可穿戴设备具有如下特征:“具有可移动性、可穿戴性、可持续性、简单操作性、可交互性”。可穿戴设备是一种将计算机“穿戴”在人体上的有传感器、驱动器、显示器和计算机元素组成的物理世界,通过无线网络连接为人们提供一个有趣的数字世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和便利。

而所谓的可穿戴医疗设备(Wearable Devices)是指把传感器、无线通信、多媒体等技术嵌入人们眼镜、手表、手环、服饰及鞋袜等日常穿戴中,可以用紧体的佩戴方式测量各项体征。可穿戴医疗设备不但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血糖、血压、心率、血氧含量、体温、呼吸频率等人体健康指标,还可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电离子透入贴片可以治疗头痛,智能眼镜可以帮助老年痴呆症患者唤起容易忘记的人和事,Google Glass可以全程直播外科手术等。

2 可穿戴医疗设备的特征

2.1 可移动性 可穿戴医疗设备具有高度的移动性,用户可在任何运动状态下随时使用,这决定了可穿戴医疗设备及其应用的机动性和广泛性,也是其与传统便携式医疗设备只能在固定状态工作,在移动状态下关机的本质性区别。

2.2 可穿戴性 可穿戴性是可穿戴医疗设备最本质的特征之一,用户可以穿戴在身上,以人体环境为其物理支撑环境, 使可穿戴医疗设备具有更紧密、更和谐的人机关系和更自然的携带方式。

2.3 可持续性 可穿戴医疗设备具有持续可用性,即可穿戴医疗设备始终保持备用状态,能够保证用户在需要时为其提供服务,这是反映“人机合一,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特征。

2.4 简单操作性 简单操作性是可穿戴医疗设备最具实用价值的操作模式之一,用户只需将其穿戴在身上,通过传感器便可随时随地自动采集人体的生理数据,并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至中央处理器,再从中央处理器发送至医疗中心,以便医生进行及时分析和治疗,无需任何操作。

2.5 可交互性 对可穿戴医疗设备来说,人机交互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可穿戴医疗设备不但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血糖、血压、心率、血氧含量、体温、呼吸频率等人体健康指标,还可以通过显示仪器把捕捉到的数据以显示方式反馈出来,用于保证系统设备的工作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这是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最独特和最具应用潜力的功能特征之一。

3 可穿戴医疗设备与医疗健康产业之间的关系

3.1 实现动态监测,提供医疗诊断数据可穿戴医疗设备可以实现医疗动态监测,如在早期心脏病监测中,仅一次心电图检查难以捕捉到有效的医疗诊断依据,而动态心电图(DCG)可连续24小时记录心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休息、活动、进餐、工作、学习和睡眠等不同情况下的心电图,能够发现常规一次心电图(ECG)检查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病理现象,给医疗诊断分析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依据。

3.2 有利于寻找病因,实现疾病早期治疗 可穿戴医疗设备在早期的病理诊断过程中,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治疗。移动医疗基于更丰富和全面的监测数据及后台的云技术分析,可以帮助患者在疾病初期寻找病因,及时治疗,实现疾病的早期治疗。如心血管疾病,在发病前都伴随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症状,如及时检测到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控制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3.3 可以提升医疗水平,改进医疗技术 通过互联网技术,医生不但可以提高医疗诊断水平,还可以与患者进行更好的沟通,改进医疗技术。根据益普索医疗(Ipsos Healthcare)及罗德亚洲健康及医疗(Ruder Finn AsiaHealth & Wellness)2013年第四季度针对全世界范围内1800名医生网络调研结果显示:60%的医生认同如果能够更方便地获取网络医疗信息,将有助于改善整体医患关系;56%的医生曾依据通过网络资源(浏览器及在线免费服务)获得的新信息改变了初步诊断;40%的医生认为他们可以通过在线交流即时回答患者的紧急咨询。

经济学人智库2013年的一份调查显示,有接近50%的医生认为未来需要远程数据处理和诊断决策服务。他们最希望未来能有远程病情监控这项服务,因此医生需要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的支持。通过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可以持续跟踪患者后续情况,医生可以根据远程反馈数据,改进新的医疗诊断技术。如在上述24小时心电图诊断中,DCG能够评价心率失常药物的疗效。

4 可穿戴医疗设备与医疗健康产业研究现状

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在国外发展迅猛,美国和欧盟都在投入巨资研制可穿戴医疗设备。如欧盟委员会启动了世界上最大的单项民用可穿戴计算研究项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以人为中心的计算等专项中,持续资助了一批可穿戴医疗健康方面的研究项目。另外,俄罗斯、法国、英国、日本和韩国多所大学的工程学院、科学技术院等研究机构均有专门的实验室或研究组专注于可穿戴医疗设备的研究。

中国学者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展了可穿戴医疗健康研究,几乎与国际可穿戴医疗设备研究同步。全球范围,Epocrates、CardioNet、WellDoc、ZocDoc、Vocera等公司都已在可穿戴医疗领域做出了成功典范。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形态各异,主要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腕带、智能跑鞋、智能戒指智能臂环、智能腰带、智能头盔、智能纽扣等。可穿戴医疗设备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它与智能手机、互联网以及快速扩大的老年人市场具有同样的增长步调。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兴起也催生出更大的移动医疗市场,人们开始注重疾病爆发前的预防,不论患者在哪里,借助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的可穿戴医疗设备,相关医务人员都可以监测其生命体征进行疾病防控。未来几年,中国智能医疗电子市场规模也将不断扩大。研究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达到4.2亿元,预计到2021年将超过60亿元;到2013年,这一数据将接近500亿元。

5 可穿戴医疗设备与医疗健康产业研究存在的问题

5.1 数据准确性 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一方面给可穿戴医疗市场升温加热,另一方面,健康医疗行业的专业性以及对数据准确性的高要求,又成为可穿戴设备与医疗结合的障碍之一。如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可靠性,是可穿戴医疗设备面临的技术难题。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主要通过传感器获取人体相关信息,而可穿戴医疗设备传感技术整体有待提高,标准有待统一。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