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从专业角度讲好中国科技抗疫故事

2021-06-05 08:49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中国汽车投诉网 世界上最高的楼 电视机品牌排行榜 高考成绩排名查询 阳光私募基金 主板排行

  18 PR Newswire Visibility Report.

  6 中国科技网:"Chinese Researchers Race Against Coronavirus", com/English/ChinaNews/2020-04/20/content_924524.shtml。

  基于前期的良好沟通和稿件互换的有效合作,中国科技抗疫故事的传播也行稳致远。对外传播的多语种文章,平均转载媒体和网站数量保持在 500 家以上,平均单篇全球潜在受众超过 1.5 亿人。以《病毒溯源应全球“联合作战”--专访日本国立长崎大学病毒学家北里海雄》为例,文章除了英文版,还在联盟会员单位的帮助下,被编译成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荷兰语等多语种版本,48 小时内被全球 635 家媒体选用,潜在受众达到 3.43 亿;文章被美国美联社17、《市场观察》和英国《金融时报》等全球知名媒体选用,并引起美欧等多国媒体关注,西班牙一家媒体主动联络科技日报社要求转载该文。18

房琳琳

  总之,在科技抗疫对外传播实践中,秉承科学精神是第一要义。从专业角度切入, 用客观理性的解读回答新闻事件中的科学问题,传播中国的科学成果,倡导国际合作理念,特别是借外国专家发声、借外媒和智库网络发声、借国际科技传播平台发声等模式,都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的内容。 (责任编辑:张冬梅)

  这组文章于 4 月 22 日、23 日在《科技日报》见报后即进行了多语种、全球化的传播,美联社等重要通讯社、全球著名科技资讯和财经媒体及网站迅速转载,报道的声量被国际舆情专业监测机构认为十分突出。4 月 23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发声:“病毒溯源本身是科学问题……这一难题需要各国科学家深入研究。”13 5 月,全球疫情形势仍然未见好转,对中国的舆论打击开始转向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科技日报》发布独家专访《抗疫期间,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做了什么》14,对外传播团队迅速与战略合作伙伴中国网团队共同完成了英文报道The Wuhan Institute of Virology's Vital Role in Fighting COVID-19 。文章严谨、客观地解释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科学家的重要工作,回击对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质疑, 突出中国科学家在巨大舆论压力下秉持“生命至上”的理念,在抗疫前沿阵地所做的一系列不为人知的努力。

  (IUSTC, 以下简称“联盟”)。15联盟目前正式成员单位共 12 家,包括外国媒体、知名智库和国际组织,如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美国美通社、日本科学技术促进机构、韩国《中央日报》(中文网)、乌克兰《政府信使报》、老挝《万象时报》、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科睿唯安信息服务公司、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等。联盟章程在宗旨中明确: “构建全球最新科技资讯的交流与发布平台,为促进国际间科技创新合作贡献媒体应尽的责任。”16联盟成立后,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在助力树立中国科技创新国家形象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19 房琳琳:《习近平向"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首届理事会议致贺信》,《科技日报》2020 年4月 24 日。

  17 AP News,"Searching the Origin of Novel Coronavirus Needs Global Efforts", https://apnews.com/PR%20Newswire/e0b2d29e99b7e55feb4c78fd9ee00711.

  9 陈超:《疫情进一步验证了人类是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日本立命馆大学教授、国际 3E 研究院院长周玮生专访》,《科技日报》2020 年 4 月 23 日。

  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最终都能跨越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宗教文化的藩篱,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此,科技新闻特别是国际科技合作、硬科技成果等在对外传播资讯落地外媒时,拥有先天“免检”的特质和优势。提高对外传播到达率、对冲国际舆论偏见,是中国抗疫对外传播的共同要求。

  “污名化”中国是美西方政客的政治手段,在疫情防控资讯全球快速流动的背景下, 更是花样百出,污蔑、指责、甩锅中国的不负责任舆论层出不穷,对全球民众的思想和认识造成了不容小觑的冲击和影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

  三、借“国际科技传播联盟”平台讲好中国抗疫故事

  科技日报社撰写的评论《只有科学家,才能给新冠病毒源头准确答案》指出,“术业有专攻,科学问题终需靠科学家来解决,这是常识。”文章将国外相关研究进展作为论据,有力地表达了以下观点:“病毒溯源研究是一个耗时耗力的长期过程,应该给予科学家充分的研究时间”;“目前全世界有众多科学家在开展新冠病毒的科学研究,溯源研究自然是其中一个重点,但到目前为止,新冠病毒的溯源研究还只处于初期阶段”; “从科学角度看,新冠病毒溯源研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现在进入公众视野的新冠病毒溯源研究成果,距离真正的科学答案还很遥远”等论点。逻辑的严密和论据的真实客观, 让文章观点立得住、站得稳,以理服人。

  2 中国科技网:"Chorus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China Unite the World to Fight Against the Covid-19", content_920560.shtml。

  【关键词】科技抗疫;对外传播;舆论斗争;“国际科技传播联盟”

  科技日报社发挥多年深耕国际科技界的驻外记者团队优势,通过采访世界知名病毒学家、统计学家,撰写了针对“病毒溯源”论调的系列深度报道和评论文章,《病毒溯源应全球“联合作战”--专访日本国立长崎大学病毒学家北里海雄》7(Searching the Origin of Novel Coronavirus Needs Global Efforts) 8、《疫情进一步验证了人类是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日本立命馆大学教授、国际 3E 研究院院长周玮生专访》9(Statistical Results Show the Timeli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China's Measures Against COVID-19) 10,同时配发评论文章《只有科学家,才能给新冠病毒源头准确答案》11(Only Science Can Give an Exact Answer to the Origin of Novel Coronavirus) 12。

  类似的早期报道还包括 3 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合唱--中国同国际社会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全面、系统、专业地介绍了中国与世界多地区开展的合作, 积极主动展开监测工作,向世界分享中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严格追踪并隔离密切接触者”等宝贵抗疫经验。2

  16 The Charter of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Science &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September 20, 2018).

  科技抗疫与全球疫情的发展,给科技日报社对外传播事业一个快速发展的契机。2020 年 4 月中旬,科技日报社旗下“中国科技网”上线了英文频道,将自联盟成立以来在该平台推送的原创英文稿件集中发布。此外,作为“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的理事单位19,科技日报社的这批抗疫原创报道也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媒体的视野。

  上述文章以英文呈现,同时翻译成日语、韩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荷兰语等多语种稿件向全球传播,被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德国、印度、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的数百家科技财经资讯类媒体网站全文转载发布,其中不乏国际知名媒体机构,传播效果显著。

  订“一对一”合作协议的基础上,于2018 年9 月20 日正式发起成立“国际科技传播联盟”

  在相关报道中,日本病毒学家北里海雄对《科技日报》驻日本记者表示,“病毒溯源是十分严肃的科学问题,需有明确证据支持”;“筛查疑似流感病例患者血清抗体或可为寻找源头提供线索”。他强调“中国科学家应对全新疫情挑战已站好第一班岗”, 呼吁在全世界疫情蔓延的情况下各国应“联合作战”。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