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男生的硬盘到底有多少秘密?
个人电脑的英文缩写 "PC",成为未来 40 年所有个人电脑的代名词。
既然是作为电脑的系统盘及第一个接入盘,命名为 A 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来源:锋潮评测室
试着想一下,机哥码字码了一整天,结果突然停电关机,就什么都没有了。
咳咳,离 U 盘出生还有 20 年呢。所以,这 A、B 盘到底是去了哪里呢?说到配置啊,在当年也是称之为机皇~搭载 Intel 的 8088,内存 128 – 640KB,硬盘为 10MB。
不仅储存空间达到软盘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体积还更小,可以像个钥匙一样装在口袋里。
时间便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前夕。我们来看一下当时的设备:
随着系统盘的更改,软盘的生命已经开始了倒计时。
呐,既然在此之前,A 和 B 两个字母都已经被 " 征用 " 了,硬盘就顺理成章叫 C 盘了。
因为啊,现在我们电脑里的保存按钮,还是软盘的样子。
结果发现,网友们关于这个问题纷纷化身谜语人,闭口不谈究竟是为什么没有 A、B 盘。
A 盘负责装操作系统;B 盘做文件储存以及和交换数据的设备;C 盘用于储存稳定的文件数据。
嘿嘿,机哥今天就要给大家解开这个 " 都市传说 "。我们要从早期的电脑开始说起了。
随着 C 盘的容量越来越大,终于有一天,微软醒目了:反正硬盘都已经那么大了,为什么还要软盘呢?
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带着求知欲认认真真搜索过。
可那个时候系统可没这么好玩,当时主要搭载的是 DOS 系统,系统的所有操作都是通过输入命令符实现的。
(IBM-XT:个人电脑 PC 的开创者)在这个过程中,光盘和 U 盘的出现更是加速了软盘的消失。
( 比尔盖茨与光盘)既然是第二个软盘,叫 B 盘也不过分吧?
我们现在还能在某宝、某鱼等平台上还能搜到软盘呢。
小小的一张光盘可以装下比尔盖茨身下 33 万张纸的内容。一张光盘的储存空间可以很轻易的达到数百 MB。
总结一句话就是:电脑就是个空壳,插入什么系统软驱就运行什么系统。
随着电脑承载的任务越来越多,文件数据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要,文件丢失谁也不敢做冤大头。而再后来出现的 USB 闪存盘(U 盘),它做到了随时可读可写。当时还没有储存空间之说。如果像上边那样操作的话,一旦重启就是新电脑了。
虽然现在我们很难在电脑上见到 A、B 盘,生活中很难见到有人拿软盘来存东西,但是,机哥要说但是了,其实软盘并没有真正离开我们。
1983 年,IBM 发布了第一款带「硬盘」的个人电脑:IBM-XT。
机哥说是 ** 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不过分吧~
有的机友可能就会问了:A 盘和 B 盘都来了,啥时候来 C 盘呀?
八弟:我知道,于是 U 盘就诞生了~
这台电脑的地位之显赫,IBM 将其命名为 " 个人电脑 " ( Personal Computer ) 。
诶,这不来了吗~
它用于储存工作以及文件数据,这样就可以在下一次开机时继续完成之前的工作,还可以独立取出和别人读写数据。
电脑厂家更希望推广 USB 口,这不光是因为 U 盘本身足够优秀,而是取消了硕大的软盘槽,电脑可以轻便简约不少。
C 盘的说法,其实是伴随硬盘的出现而出现的。
别急,咱们现在区分一下 ABC 三个盘各自的任务哈: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