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招联金融支持科技企业闯关升级,助推我国科技实力迈上新台阶
play stop
mute max volume
repeat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任务相继完成,量子信息、铁基超导、干细胞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成果……近年来,我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科技创新的触角延伸至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从技术模仿到自主创新,中国科技力量正在崛起,不容忽视的是其背后持续加码的“金”动力。从金融管理部门持续健全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政策体系,到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源流入科技创新领域。以高技术制造业企业为例,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新增制造业贷款1.67万亿元,同比多增3005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32.8%,全年新增3643亿元。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国内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一系列基础性制度短板加快补齐,金融服务科创企业能力显著提升,科创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融资便利。
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我国产业基础和能力建设不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在核心芯片、传感器等关键技术领域还处于受制于人的局面。破解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努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未来金融业要加力支持科技企业闯关升级,助推我国科技实力迈上新台阶。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是我国现阶段融资体系的基本特征,商业银行是支持科技创新和科创企业发展的主力军。科技企业潜力大、成长性强,但长期以来传统金融业务模式与其融资需求并不完全匹配,融资可得性不高。“与传统企业相比,科技创新企业具有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风险、高回报等特征。但科创企业早期盈利波动较大,发展前景存在不确定性,并且不少中小企业缺乏传统抵押品。”周茂华表示,目前科技企业在融资方面还存在不少梗阻。
在直接融资方面,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取得长足发展,直接融资规模快速增长,支持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特别是去年开市交易的北交所,充分体现了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定位。但也必须看到,目前直接融资在金融体系中的占比仍然偏低,资本市场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模式在服务科技创新方面各有优势。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当前应当着重完善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体系,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要发挥差异化作用,实现优势互补,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共同发力,充分发挥银行、保险、非银行金融机构优势和特点,调动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周茂华强调了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他表示,科技企业投资周期长、投资风险高,其特点与股权融资更为契合。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提升市场包容性,增强支持科创企业发展能力。此外,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也要加大创新力度,为科技企业提供与其发展阶段特点、金融需求和风险特征相适应的产品和服务。
银保监会近期印发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为银行业保险业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能力指明了方向。其中,商业银行要努力实现科技企业贷款余额、有贷款户数持续增长;积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创新发展,保持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合理增长,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贷款、首贷和续贷投放力度等。开发性、政策性银行应优化内部流程,提升科技创新金融服务质量。保险机构则要完善科技保险产品体系,形成覆盖科技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保险保障,加大科研物资设备和科研成果质量的保障力度。
“知产”变“资产”背后的金融创新
在华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项目介绍中,一幅盐碱“疙瘩地”变身高标准农田的照片引起不少人关注。这是华清农业吉林大安叉干镇民乐村1136公顷盐碱地改良项目的成果, 仅用66天时间就完成改良,当年每公顷收获9000公斤水稻,520位民乐村民每年人均增收1.2万元。
华清农业是清华大学盐碱地区生态修复与固碳研究中心的技术独家授权企业,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盐碱地修复,当年改良当年见效,一次改良长期有效。但改良项目在落地过程中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盐碱地改良技术虽然很成熟,但项目前期需要大量资金垫付,我们只有技术,没有抵押物,而且目前的资金流可能也不符合银行传统的判断标准。”在贷款前,华清农业总经理刘嘉对于贷款可得性充满疑虑。
刘嘉的担忧并非个例,这几乎是多数科技企业在融资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从现实情况来看,不少科技企业虽有知识产权加持,但因为看不懂、难评估,让不少金融机构望而却步。实际上,知识产权与企业科技创新态度、实力和潜力正相关,反映了科技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并能够提前1至2年预测企业的“资金流”情况。由此,赋值知识产权是金融机构支持科技企业需要迈出的第一步。
近年来,在国家支持科技创新的战略下,建设银行打造了“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在科创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技术评级模型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推出“科技成果转化贷”,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投贷联动”的方式,提升对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的支持力度。如今,华清农业已经获得了建设银行过亿元的授信批复,大大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不看砖头看专利”,建设银行对科技企业授信模式的思路转变反映了近年来整个银行业对于科技信贷服务新模式的积极探索。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改变了过去重抵押、重担保的授信模式和经营理念,保单质押融资、供应链融资、“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新模式不断涌现。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商业银行要进一步破除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将商标、专利等作为授信依据,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根据科技企业轻资产特点,开发更多适配的信用贷款产品;此外,还要引入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丰富科技企业融资增信措施。
为“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量体裁衣”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