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这里的互联网公司,不卷
编辑 | 清欣
疫情以前,作为某电商大厂的一名程序员,刘源曾经尝试应聘新加坡的互联网公司,但在疫情的影响下未能如愿。
谈及想要出海的原因,他只说了很简单的五个字:国内太卷了。
程序员的高薪和高福利让人艳羡,但国内互联网行业激烈的末位淘汰制和 "996 福报 " 也让许多身处行业之中的人感到吃不消。最近一段时间,接连传出的员工猝死以及大厂裁员的新闻,也让这个行业不再显得那么春风得意。
眼见着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逐渐触及天花板,这些技术人才正积极寻找大厂岗位的 " 平替版 "。
新加坡,就是他们眼中的新蓝海。新加坡本身的市场并不大,但如果把整个东南亚算进来,则是一个有着 6 亿市场规模的巨大市场。
最重要的是,这里的互联网公司,不内卷。
从整体来看,新加坡互联网公司的人才缺口正逐渐扩大。
《2021 年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显示,东南亚数字经济市场规模有望在 2025 年突破 3600 亿美元,到 2030 年甚至可能达到 7000 亿至 1 万亿美元。
目前,新加坡的互联网公司主要可分为三类,首先是本土发展起来的互联网公司,诸如 Sea、Grab 等;其次是亚马逊、谷歌、苹果等美国巨头在此设立的亚太总部;最后是从中国出海的互联网巨头。
越来越多的公司在新加坡扎根,也产生了大量的工作机会。
互联网猎头公司哒哒咨询创始人 Andy Huang 对盐财经记者表示,新加坡互联网行业与中国有着 5 年左右的差距。举例来说,在国内已经普及线上支付时,Sea 的 Seamoney 还处于推广阶段,新加坡还在使用诸如 Ali pay,微信支付、Palpay 等国际公司的线上支付系统。
"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已经发展至壮年,许多东西都比较成熟。而新加坡相对来说还比较初级。"Andy Huang 如此总结道。
他笑称,曾有个新加坡企业希望他能在本土找一个具有 5 年直播经验的 PM,但他只能对客户解释说,新加坡的直播行业发展还不到 5 年。
行业变化快,缺少本土的优秀互联网人才,于是新加坡对外来技术人才的需求变得更强烈。对于成长于国内成熟环境的程序员来说,进入新加坡的互联网企业就职,无异于 " 降维打击 "。
北大毕业后就职于 Shopee 的后端程序员方成对此有着直观体验。与在国内大厂实习时相比,他感到新加坡的整体技术水平较低,除了文档写得比较完善外,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
那么新加坡到底有什么地方吸引这些程序员 " 往低走 " 呢?他们看中的,是新加坡不内卷的工作环境以及优渥的公共资源。
不内卷的互联网工作是怎样的?
谈及来新加坡工作的动机,方成直爽地说道:" 我看中的是幸福的生活。"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十分符合他的期待。这份工作年薪折合人民币约为 60 万,比国内的同等水平高出一半左右。
他每天的工作时间从上午 10 点半开始,到下午六七点左右下班。如果有紧急任务要加班,也会安排调休,但这种情况很少。
在国内互联网大厂纷纷提出 " 强制不加班 "、" 取消大小周 " 等政策来保障员工的私人时间时,公私时间分明早已是新加坡人的一项共识。方成下班后的时间完全由他支配,不会有工作找过来。
这是国内程序员想都不敢想的状态,究其根本,这些新加坡的互联网公司之所以能够把工作节奏慢下来,是因为对 " 效率 " 没有执念。
刚入职时,公司没有给方成安排什么正儿八经的工作,只是让他慢慢熟悉业务流程。在他看来,他所在的公司挺愿意把时间花在一些与业务不怎么直接相关的事情上,不会出现 " 赶鸭子上架 "、对员工潜力进行 " 极限压榨 " 的情况。
此外,与国内互联网产品超快的迭代速度相比,公司对产品开发也没有那么紧迫的需求,快点慢点都可以。为此,方成表示," 产品一周迭代一次和两周迭代一次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这在新加坡的互联网行业是一种常态,当竞争的整体节奏放缓,或者说对发展的节奏存在共识时,员工的工作状态才能真正舒缓下来。
Andy Huang 表示,新加坡的中西文化平衡得很好,国人既可以在这里体会到西式文化的特点,又因华人众多,所以在生活上又不至于太过疏远。对于不想那么辛苦,而又想增长见识的年轻人来说,这里是一个理想的地方。
仅有舒缓的工作节奏还不一定能吸引那么多国人前来,对于一些年纪稍大的程序员,更看重的是新加坡的教育和医疗水平。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