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互联网本来就是实体经济

2022-03-29 22:20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欧美游戏 欧美av女星 电动车排名 韩国音乐排行榜 幼儿园最简单手工花朵

文 | 周天财经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多年以后,人们可能仍然会将 2022 年 3 月 16 日视作「大奇迹日」。

这一天之前的一周多时间,在港股美股上市的大量中国科技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连续下跌。衡量中概股整体表现的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连续三个交易日跌幅超 10%,恒生科技指数一度单日下跌超 11%。

而在 16 日下午开盘,市场彻底反转,当天 A50 指数期货一度涨超 9%,恒生科技指数当天收涨 22.2%,创下指数发布以来的历史最大单日涨幅。未来难以预测,但至少到目前为止,回弹仍在继续。

令市场情绪反转的是当天的一场高层会议:国务院金融委在专题会议上释放出稳定资本市场信号,并就中概股遭遇美方强监管以及房地产企业风险化解等问题明确表态。

吃下「定心丸」,市场的非理性抛售应声而止。真正体现了那句「信心比黄金还宝贵」。

本文无意就市场波动做过多探讨,而是想聊聊这段时间,乃至近几年时间里,对于处在互联网产业所弥漫的一种论调氛围:「互联网不是实体经济,跌到地板上也没人会救」,「「上面」强调脱虚向实,所以就应该整治互联网」,「互联网公司丧失想象力了,靠不住,果然还是要搞制造业」。

这些论调多少有点令人担忧。

似乎从一些不易察觉的时刻开始,互联网被放在了「实体经济」的对立面,尤其是在强调制造业重要性的当下,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互联网行业,是应该被狠狠敲打的「反面典型」——因为在下跌时格外有「解释力」,很多人真的是这样想的。

其实,历年来,高层会议给出的信号一直都很清楚:要警惕的「脱虚向实」,这里的“虚”绝不是互联网,而是资本的投机运作和高杠杆带来的金融风险。

互联网的确需要规范发展,这是因为这个行业自身还存在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并不是因为互联网就是「虚」。

应当承认,确实有一些高风险的经济活动,如前些年时兴的 P2P,寄生在互联网身上,但这不是互联网这种技术的原罪。如果把整个互联网产业视作「虚的」加以摒弃,那就等于是「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01   需要警惕的是金融风险,不是互联网

这几年出现了一种论调,互联网被一部分人归结到「虚拟经济」,二者甚至在很多时候等价互换。这就好比除了制造业其他都不算「实体经济」的论调一样,是概念上的混淆。

互联网是不是「虚拟经济」,是,因为它的确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但互联网的「虚拟」,指的是在虚拟网络空间进行的经济活动,它和政策语境里面「脱虚向实」的「虚」并不是同一事物。

政策语境中所说的「虚」,用经济学家成思危先生的定义来说,是指「与虚拟资本与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起源可以追溯到马克思所研究的「虚拟资本」。

其实,在高层讲话和政策文件中,和「实体经济」连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始终是「金融」。为什么「脱虚向实」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因为资本空转、金融挂帅会给国家带来可怕后果。

在 1991 年到 2001 年,美国经济实现连续 120 个月的经济增长,但是在接下来的 10 年之中,美国各地一共关闭了近 6 万座工厂和生产企业,核心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减少了 500 多万人。金融蓬勃的迷醉却让美国几乎失去了在工业生产中的全球生态位。

钱生钱的「虚拟经济」不但让 08 年的次贷危机累及全球,产业空心化带来的失业等一系列问题,也在各个围度撕裂着美国社会,特朗普、拜登两任政府试图纠偏的举措收效甚微。

又比如说,广场协议之后的日本和德国,因为在金融化思路上的不同,现在看也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受美国影响,日本没有对资本「无序扩张」加以限制,在八十年代末的窗口期并未将先进实业发展起来,在泡沫时代保险业为资本利用效率发愁,组团跑去纽约买楼、买艺术名家的画作,号称要「买下整个美国房地产」。

而在「失去的二十年」之后,日本的门面产业几乎只剩下迭代较慢的汽车业,电子信息产业上少有建树,至于互联网产业和数字产业更是整个错过、乏善可陈。

德国金融体系则依靠政府的有效调控,避免了过度金融化和房地产金融泡沫,维持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即便在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之中,德国也是欧洲主要经济体中最快恢复经济稳定的国家,另一方面,德国人在 2013 年就提出「工业 4.0」框架,而这一框架的核心就是要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产业变革。

这两年,musk 的特斯拉超级工厂刚刚在柏林下线了第一台车,为什么闻名世界的德国制造,要引入一个以互联网思维著称的新车企?或许是一个可以思考的点。

互联网从概念上看,确实是一种没有实体产品的东西。其实放大到整个科技产业,产生的实体都没有多大,特别是和工程机械相比,科技公司产出的实体,趋势是变得越来越小,越发轻薄,产值却越来越高。

每年新 iPhone 发布的时候,坊间就乐于计算其物料成本,从而开始声讨苹果手机卖得贵,却忘了其在芯片、工业设计和工程学上的突破。真按物料算,芯片的原料是硅,实质上就是一堆沙子,2020 年,中国进口芯片的金额达 3500.4 亿美元之高,是我国进口金额最高的产品。什么样的沙子需要中国每年花 2 万亿人民币来进口呢,显然,这些「进口沙子」的实质是「人类智力的凝结」。

苹果M1芯片

图源:Apple官网

人类的智力凝结,早已超出实体物料的限制。按实体物质来把经济中的不同部分进行分割,并把没有实体,或者少实体的那部分视为没价值,其实是一种误区。举个通俗的例子,买手机是为了连接,为了上网,如果连接没有价值,为什么人类每年愿意花出上万亿来购买手机和电脑呢?换句话说,不能上网的手机,应该也只是废铁一块。

今天我们可以用微信扫码调用种种服务,可以用淘宝天猫买到全球商品,可以用美团点单外卖,更有无数的产业,在依托阿里、腾讯、美团的平台在经营,这些服务都与真实世界息息相关,更无关金融空转。

我们需要警惕的,是进入到一个金融挂帅、资金空转的抽象世界,资本运作变成没有资产支撑的数字游戏。过去这些年,的确有很多这样的空转,凭借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而产生,但有问题的是这些空转的资本,而不是互联网本身。

02  数字经济就是实体经济

2021 年 12 月,国务院发布的首个国家级的行业「十四五」规划,就是针对数字经济。《「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对数字经济给出了明确定义: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为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

一言以蔽之,数字经济就是未来的实体经济本身。没有人会认为农业或者工业不是实体经济,既然如此,数字经济显然就是实体经济。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