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瞄准AI医疗级智能可穿戴设备,巨头环伺之下,这家企业如何杀出重

2022-04-23 11:40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网游加速器哪个好 减肥药排行榜前10名 av女优大全 中国幸福城市排行榜 世界犬种智商排行 中国保险行业排行榜 角色名

深纳普思(Synapsor)名字是由英文 synapse(神经突触)和 sensor(传感器)融合而成,也寓意着深纳普思两大核心技术范畴:神经网络与生物传感器。

传统医疗可穿戴产品更多是单点采集、采集频率低、数据精确弱、使用体验差、操作便捷性低。因此对用户来说,他们从使用院内设备监测场景到切换成院外智能医疗可穿戴产品的动力并不强。而更为便捷可靠的智能化、创新型产品,用户往往受制于昂贵的价格,可及性也不理想。

但在这个被称为 " 没有想象边界 " 的领域,苹果、谷歌、三星等科技巨头相继推出消费级可穿戴医疗设备。辉瑞、美敦力、强生等大型医药或医疗器械公司也开始布局可穿戴医疗设备领域,助力专业级可穿戴医疗设备发展。

可穿戴医疗设备具有可穿戴性、可移动性、可持续性及可交互性四大特征。随着人口老龄化及慢病群体不断扩大,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市场应用空间不断扩大。根据《2019 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概览》数据,2023 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 189.2 亿元。

早在 2015 年,苹果发布的 Apple Watch 4 就搭载了单导联 ECG 心电图,可以对 " 房颤 " 和 " 窦性心律不齐 " 进行早期监测。如今拥有 ECG 功能的智能手表有华为、苹果、OPPO、华米等科技公司。

虽然现在市场上各类健康监测设备五花八门," 但其实用户并不那么在意形式,反而关注的是监测数据能否为其所用,是否具备医疗价值,比如指导用药或者控制疾病等。这类高端产品才能满足用户对于医疗数据的刚性需求,且更高的审批门槛也可以大幅提升行业标准。" 邱雨薇如是说。

未来几年,智能手表还在陆续尝试新指标的监测能力突破,为更多心衰、慢病患者提供疾病监测及管理,发展空间巨大。

自研之路不易,深纳普思靠的是雄厚的研发实力。创始人兼 CEO 王智华博士,博士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计算机系,硕士毕业于剑桥大学电子工程系,具备跨学科学术背景。在电子与 AI 学术领域相关的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博士生导师 Andrew Markham 教授也作为核心顾问加入了深纳普思的研发团队。

" 以曾经很受关注的心电图功能为例,其数据读取本就十分复杂,AI 解读能力存疑。再者,用户即使拿到数据也难以理解变化规律,最后还要回到院内求助医生,整个服务闭环无法打通。" 邱雨薇说道。

可穿戴医疗设备指可直接穿戴的、便携的电子医疗设备,在传感器、无线通信技术与软件支持下可感知、记录、分析人体健康情况,甚至干预、治疗疾病。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