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竹芒科技将推消费类硬件产品,抛弃街电谋求第二增长点?

2022-06-29 18:43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美国国债持有国排名 世界豪车排行榜 最新网络游戏大全 胡润全球富豪榜 速度最快的浏览器 电影票房排行榜实时

  记者从竹芒科技相关人士处获悉,该公司将推出消费类硬件产品,不局限于口罩机、体温监测仪,街电与搜电合并后的竹芒科技官方网站也将上线。这是继去年7月竹芒科技提出“前瞻性布局第二增长曲线”战略规划后的初次进展。

  在过去的一年里,共享充电宝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裁员、亏损已经为行业蒙上了阴影,在过去的半年里,有关竹芒科技的消息寥寥无几。尤其是旗下品牌街电,自合并以后,其品牌部大部分员工已被裁撤,存在感也似乎逐渐走低。

  如今,整个行业逐渐向代理模式转移,竞争日趋激烈,但该行业盈利模式一直未得到验证,单一的盈利模式广受诟病。在此情况下,竹芒科技推出消费类硬件产品是否成为其第二增长点呢?

  竹芒科技经历多次工商变更后抛弃街电?

  去年4月1日,街电与搜电发布联合公告正式宣布合并,将共同组建全新的集团公司。根据联合公告,街电与搜电将作为同一集团公司旗下的两大子品牌,并保持原有的业务和团队独立运营。

  一个月后,两大共享充电宝品牌所属母公司正式定名为“竹芒科技”。竹芒科技董事会由原搜电、街电的管理团队与投资机构共同组成。

  记者查询天眼查信息发现,实际上,深圳竹芒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深圳市搜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变更而来。

  目前,该公司主要成员共计8位,前搜电科技董事长兼CEO梁凯为最终受益人,同时梁凯也是竹芒科技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持有该公司股份比例高达25.99664%。

  在街电与搜电合并后,竹芒科技经历多次工商变更,可以看出,整个集团正在进行大融合。2021年5月,深圳竹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3600万人民币增至约5333万人民币,增幅约48%,钟宇、刘超等退出其主要人员,新增主要人员陈欧、周召南、万里。

  但值得注意的是,注册资本为3143万元的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及其高管似乎并没有在此次合并中占据上风,陈欧、万里在主要成员中的排名皆在后四位。

  更加令人唏嘘的是,2021年底,竹芒科技裁撤了街电品牌部大部分工作人员,包括公关总监等要职。有接近街电方面的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裁员时有些BD还在,但也在裁,街电的产品也在替换成跟搜电一样的。”

  同时,记者注意到,街电的官网已停止更新。近半年内,街电也并没有对外宣布站点合作事宜,只有今年3月份的一则因价格贴标注不真实被罚的消息。

  直代模式是竹芒科技的最终选择?

  艾瑞咨询曾在报告中指出,共享充电宝运营模式分为三种,自营模式、服务商模式、代理商模式,三种模式下运营商的主动权递减,现金流和利润的稳定性递增。起初,直营模式是行业的主流模式,行业具有重资产特性。

  而街电正是以直营模式为主。然而,随着行业点位竞争加剧,以直营模式为主的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此前,有共享充电宝企业员工对记者表示,在直营模式下,共享充电宝企业竞争压力非常大,主要表现为商家的分成越来越高。“有时商家都不会通知共享充电宝企业,直接就会把柜机撤走了,转而让给予其分成更高的品牌入驻。所以共享充电宝企业有时也会主动给商家提高分成比例,防止商家被别家企业抢走。”

  沙利文和头豹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格局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洞察报告”)指出,从各大品牌的调整战略来看,由于共享充电宝行业业务逐渐由一二线城市向三线及以下城市发展,用于拓展下沉市场和维护中小商户的代理模式成为各玩家的布局重点。

  街电与搜电合并的联合公告显示,双方直营+代理的互补模式,将引领共享充电宝行业“直代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但对比2020年,2021年上半年竹芒科技代理模式占比增长20%,增速也是最快的。可见,竹芒科技有意深耕代理模式,而搜电则在代理模式中占据着行业的重要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代理模式继续扩张点位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据另一位知情人士介绍,各家共享充电宝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均在不同程度的扩展代理模式比例,打响了“价格战”。例如,此前据知情人士提供的小电“直营小分队转渠道政策”显示,对于竞对大代理上可以申请免费铺设。

  另一方面,代理模式也有其自身的不足,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指出,代理比自营成本低很多,但这样服务品质不好把控,代理能否赚钱还要看营销手段以及品牌自身。

  消费级硬件产品能否成为竹芒科技第二增长点?

  进入2021年下半年之后,共享充电宝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事实上,近半年来有关竹芒科技的消息寥寥无几。

  小电的上市之路一波三折。2020年7月,小电科技与浙商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在创业板上市,至2021年1月,小电科技完成3期上市辅导工作。然而,同年4月,小电科技因净利润考核未达创业板要求换道港股IPO上市。

  今年3月,蓝鲸TMT记者从多位知情人士处独家获悉,小电科技面临剧烈的人事动荡,预计裁员约2000人,约占公司总人数的近40%。

  而面临疫情的不断反复,共享充电宝企业也面临亏损的窘境。去年上市的怪兽充电2021年全年净亏损1.246亿元。怪兽充电最新发布的2022 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其收入为7.37亿元,同比下降13%,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响移动设备充电业务收入减少;净亏损9640万元,同比由盈转亏,去年同期的净收入为1510万元。

  而怪兽充电的股价在在上市后的一年多,更是经历了持续走低的窘境,由开盘价10美元/股下降至1.3美元/股左右,缩水近9成。

  陈礼腾表示,目前充电宝各家差异不是非常大,且都没有具备核心竞争力。一直以来,盈利模式单一是共享经济公司的通病。到目前,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得到验证。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