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北京筑龙CTO吴英礼受邀在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做分享
北京筑龙CTO吴英礼受邀在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做分享
2022-07-11 13:57:32 咸宁新闻网
平台架构技术创新研究课题组以央国企交易平台技术架构实现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交易平台架构的演进形态和架构技术,打通企业数字化愿景与数字化产品的通道,基于我国自主技术和产品建立符合我国数字化发展战略的平台架构理论、架构方法和架构技术,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架构技术支撑。
7月7日下午,平台架构技术创新研究课题组第7次工作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举行。本次会议由平台架构技术创新研究课题组组长平庆忠主持,北京筑龙CEO孙建文、CTO吴英礼、战略发展总监孙禹璇以及市场部高级经理杨龙生参与本次研讨会。
图——会议现场
研讨会上,吴英礼先生作主题为“交易平台技术架构发展与北京筑龙大采购B-PaaS平台”的演讲分享。作为北京筑龙CTO,吴英礼先生自2000年左右开始从事采购与招标的信息化工作研究,几乎经历了中国采购与招标电子化和信息化改造的全过程。本次分享课题从“采购与招标业务变迁、平台技术演变以及大采购技术架构”三个部分展开,涉及我国采购招标政策发展史、平台技术演变历程以及北京筑龙对应的解决方案——企业级B-PaaS平台大采购,如何凭借先进的技术架构与强大的数字化能力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平台支撑。
图——会议现场
01 采购与招标业务变迁历
每一个行业的信息化升级改造,都离不开国家“新基建”的建设和政策的引导规范,这是前提也是导向,采购与招标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也要归功于此。我国招标采购行业第一部国家性法规诞生于2000年。200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正式实施。2003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实施。同年7月1日,《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 正式实施。两部《法》和一个《规范》,标志着我国市场主体步入市场经济的大门,市场主体开始有序竞争,通过竞争形成价格。
200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正式实施。基于法律的支持以及政策的引导下,部分政府部门大胆创新,例如当时太原市建设工程招投标办公室,在2005年就启动计算机辅助评标,通过光盘媒介作为招标文件、投标文件的媒介,以局域网方式计算机辅助专家评标。2008年,深圳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启动了互联网的招标投标和计算机自动评标系统。
该时间段,我国的招标采购业务处于半电子化状态。
2013年5月1日,《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国家发改委令第20号)正式实施。对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架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交易安全,以及监督管理等作了全面规定。随后,电子招标采购在我国逐步得到推广,并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国内一些地区和行业也先后进行了探索、开发和应用,从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制定了很多纲领性政策法规。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按照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大力推广电子招标采购”,自此,电子招投标已被列入国家推进“互联网+”的11项重点行动。2015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国办发〔2015〕63号),鼓励电子交易系统市场化竞争,各地不得限制和排斥市场主体依法建设运营的电子交易系统与电子交易公共服务系统对接。
自此,采购与招标交易业务的链条逐渐打通,构建起了完整的全流程线上电子化。
随后,2017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发布““互联网+”招标采购行动方案”三年行动计划方案,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电子招标投标,促进招标采购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招标投标行业转型升级。我国采购招标业务从全流程电子化向更为智能的方向迈进。
2020年9月,国资委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强调,加强跨界合作创新,与内外部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形成融合、共生、互补、互利的合作模式和商业模式,培育供应链金融、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打造互利共赢的价值网络,加快构建跨界融合的数字化产业生态。
可见,在数字化转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大背景下,数字供应链被各大企业视为重中之重,数字采购供应链则是关键。可以说,未来企业间的竞争,不是单一企业和单一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随着市场环境以及相关政策的推动,到目前为止我国的采购与招标业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半电子化阶段、基于互联网的全流程电子化阶段、以及智能化改造逐步迈向数字供应链阶段。
02 平台技术演变历程
2000年以前,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处于起步阶段,2005年以后,互联网逐步进入大众视野。淘宝、京东商城等打开了互联网采购之门,网络资源初步满足个人需求。随后云计算、大数据、AI、物联网、区块链技术逐步应用于各行各业。而交易平台的发展,同样遵循主流技术的革新。
我国交易平台的技术发展大体经历了8个阶段,平台架构从单体架构、分布式架构逐步发展为微服务架构;平台研发从一体化转变为前后端分离;平台应用则逐步发展为更具智能化以及打通数字供应链方向迈进。
第一阶段,在2008年之前。传统交易市场下,信息系统辅助应用,以C/S架构为主,属单体架构;
第二阶段,在2008-2013年之间。互联网基本普及,电子化交易逐步开始尝试。B/S,Jsp/Asp系统架构逐步成为为主流,然而,依然为单体架构;
第三阶段,在2013-2016年之间。开源市场进一步活跃,Java独领风骚,MVC架构成为主角,手机APP移动交易也随着4G技术的成熟逐步推广,单体架构向分布式架构转变;
第四阶段,2016年至今。在云计算技术的推动下,高并发大流量的电商场景的应用需求,以Dubbo和SpringCloud为代表的微服务架构应用而生;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