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2022“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 首届青少年互联网大会在北师大顺利召开
“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首届青少年互联网大会于2022年7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召开。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中国科学报社、半月谈杂志社、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未成年人检察研究中心共同承办。
首届青少年互联网大会现场
首届青少年互联网大会外场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卫红、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王世明、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教育部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副主任赵宪志、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何桂立、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中国科学报社副总编辑张明伟、半月谈杂志社副总编辑孙爱东、中国妇女报社社长孙钱斌、腾讯公司副总裁刘勇、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张侃、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喻国明等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学界、业界的专家及教师、中学生代表共计200余人参与了各论坛。大会由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洪忠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张洪忠主持会议
大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围绕“构建美好网络生态 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主题,共同探讨青少年网络使用、网络保护、网络素养、网络教育等内容,集智聚力,助力青少年更好地适应网络发展带来的影响,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大会发布了首届青少年互联网大会宣言、《青少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2022)》,并成功上线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资源平台,启动首届青少年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全球创新挑战赛。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致辞
中学生代表发布首届青少年互联网大会宣言
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资源平台上线仪式
周作宇在致辞中指出,青少年是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原住民”,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北京师范大学高度重视青少年教育,整合教育学、心理学、法学、新闻传播学等领域学科优势,在青少年身心健康、合法权益保障、网络素养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北师大2022“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首届青少年互联网大会特别邀请了全球互联网数字科技创新与数字文明、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媒体代表、教师和学生等参加会议,共同探讨全球互联网与青少年保护发展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新趋势,传播思想、分享案例、搭建平台、共建联盟,进一步推动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构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网上网下同心圆,为网络强国贡献力量。
汇聚力量 共商青少年保护大计
教育部原副部长、教育部关工委主任 李卫红 致辞
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央文明办原主任、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王世明致辞
李卫红在大会致辞中表示,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是普及提升全民网络素养的最有效途径。她表示,教育部关工委愿与北师大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方面的交流合作,与社会各界一道,共同致力于青少年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促进其数字能力全面提升,让网络素养为广大青少年插上“创新之翼”,在生机勃勃的互联网中放飞梦想、实现梦想。
王世明在大会主旨发言中强调,青少年是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群体,要引导青少年心向党、爱劳动、有礼貌,积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来涵养青少年网络生活,塑造青少年积极健康的网络价值观;增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技能,促进青少年网络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教育引导好青少年网络行为,让青少年在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健康成长。
中国科学报社副总编辑张明伟致辞
张明伟在致辞中指出,首届青少年互联网大会的举办立足网络智能科技迭代发展的大背景,契合了我国国情和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素质要求,为集结多方力量共同商讨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发展前景和网络环境治理等议题提供了广阔平台,希望本次大会能够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与力量,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发展群策群力,共同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助力赋能,为国民素质提升贡献力量。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邬贺铨发言
邬贺铨院士在大会作了《网络原生态,创新迎未来》的主旨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互联网渗透在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的草根性、互动性、虚拟性、想象力,满足了青少年对独特性、先锋性、开放性和自在性的追求,Z世代青少年是网络空间服务的消费者、生产者和推动者。互联网塑造着青少年的文化观念,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同时激发了青少年的创新思维,为青少年提供了放飞自我,敢于试错的机会,广大社会要完善网络治理、打造清朗网络空间,引导科技向上向善,鼓励青少年做网络的主人,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普惠的网络数字化工具,激发他们的观察力、好奇心、想象力,让他们成长为互联网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
教育部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副主任赵宪志致辞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