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为什么智能手表必须追求性能?看完你就懂了
最近这段时间,智能手表领域似乎突然一下又 " 活络 " 了起来。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就先后迎来了包括 OPPO Watch3 系列、三星 Galaxy Watch5 系列,以及小米手表 S1 Pro 等多款新品的亮相。除此之外,包括新款 Apple Watch、新款 TicWatch,还有已预告但未正式亮相的谷歌 Pixel Watch 等,也传出了不少的相关信息。
那就是以上所提及的所有这些新款智能手表,几乎都在宣传使用了新的芯片方案,并具备更强的性能和更高的算力。
那么,为什么各大厂商突然又开始重视起智能手表的 " 性能 " 指标呢?
一方面,我们当然可以说,更高的性能可以使得其日常操作更流畅,避免那些让用户感到 " 糟心 " 的卡顿,从而有效提升产品的使用感受。
大家不妨想象这样的一个场景,如果你是一位有健身需求的消费者,在买了一块智能手表后希望用它来监测自己的锻炼情况,但在严格控制着饮食、每天坚持运动,计算卡路里摄入与消耗情况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并没能瘦身,甚至身体成分(体脂率)还变得更差了一些。
此时显然你会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却万万没有想到,问题可能出在了那块智能手表上。因为它所统计出的运动数据严重失准,造成你错误地估计了锻炼的效果、摄入了过多的食物,最终导致健身失败。
请注意,这并非我们三易生活凭空编造的故事,而是有现实原型的。事实上,我们的确知道部分健身监测设备的数据不准,并且这类 " 不准 " 的数据甚至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为什么会这样?首先大家要知道,精确地测量相关数据本身其实是件很复杂的事情。
相比之下,好一点的设备或许能在跑步过程中实时测量心率、血氧情况,计算出最大摄氧量,知道用户当前是否处在合理的锻炼强度上。
更进一步,对于那些顶级智能手表来说,它们不光能测量步频、心率、血氧,还会通过内置 GPS 计算每一步的步幅,甚至能够通过内置陀螺仪来计算踏步时的重心是否合理。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一块智能手表的性能很低,当然就没法测出准确的健康监测、运动统计数据。但在这个 " 不准 " 的前提下,大家认为厂商是会把测量结果故意调高、还是压低呢?
毫无疑问,关键问题其实就在这里。事实上,无论是我们获知的情况、还是从消费心理的角度去考虑,厂商都会有 " 在传感器测不准相关数据时,故意夸大的动机 "。
事实上,这并不难理解。假如你同时佩戴两块智能手表、然后锻炼了一个小时,结果两块表中的一款告诉你 " 做的很好,消耗了 600 大卡的热量 ",而另一款则表示 " 锻炼不够努力,因此只消耗了 400 大卡,今天必须少吃点 " 的时候,你会选择相信哪边?
是的,人都有惰性,并会给自己找借口。而那些性能不够、测不准运动数据的智能手表背后的厂商,显然也懂得这个道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