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第一批靠智能手表续命的年轻人,玩疯了

2022-09-08 19:36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数码世界停刊声明 数码设计官网 数码世界是国家级期刊吗

  “您似乎摔得很厉害,需要呼叫紧急联络人吗?”

  这不是来自医院护士、或某位热心路人的关怀,而是那块戴在手腕上的智能手表,发出的温馨提醒。

  不知从何时起,身边越来越多人戴上了智能手表。

  上班戴、运动戴、睡觉戴,就连洗澡都要戴……

  随着更丰富和实用的功能被开发出来,花样繁多的智能手表,已经成了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必需品”。

  不禁让人好奇,年轻人爱上的智能手表,到底有什么魔力?

  

  我30岁,爱戴智能手表

  曾几何时,拥有一块手表,是成为一名合格成年人的标志之一。

  “手表不是戴给自己的,而是戴给别人看的。”

  看时间是次要的,将手表品牌和价格附带的信息传达给别人,才算掌握了成人世界的入场规则。

  但这届年轻人似乎准备用实际行动,打破这项隐形的社会标准——

  他们纷纷戴上智能手表,比起外界更关注自己的世界。

  没错,智能手表已经不再是一种小众商品。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智能手表市场规模为295亿元,并且这个数字正在逐年攀升。”

  并且根据一项市场调研,超过八成受访者表示“购买过成人智能手表”。

  从外观上来说,智能手表和传统手表一样有经典的圆形表盘,也有更时尚现代的方形表盘。

  但与此同时,逃脱了大多传统手表材质的约束,一些智能手表,在样式上更加放飞了想象力。

  比如,有的已经搭配上科技感十足的折叠屏,被设计成像手镯一样的条形。

  

  科幻电影进入现实生活

  而在多样化的外表之下,丰富的功能则是它成为年轻人“腕上主力”的核心竞争力。

  看时间已经是再基础不过的操作。

  从接听电话、接收短信,到记录运动状况、监测睡眠质量,甚至刷卡乘车、购物……这些传统手表无法实现的功能,都可以被智能手表实现。

  不同的品牌,符合不同审美的外观,五花八门的功能,让智能手表的价格从几十元到几千元高低不等。

  

  图源京东

  在购物平台上,对智能手表有不同要求和使用侧重的消费者,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品牌和款式。

  一个注重科技感和外观的年轻人,可能会对一块高颜值、操作顺滑的Apple Watch一见钟情。

  运动青年的心头好,有可能是专注提供运动数据和科学分析的佳明或颂拓。

  以至于有时候,它们已经成为马拉松、极限运动的身份象征。

  

  对于追求性价比的年轻人来说,小米、华为、oppo、vivo等国产品牌的智能手表作为后起之秀,也同样实用、颇具竞争力。

  随着这些年,越来越多国产品牌陆续加入智能手表阵营,年轻人手腕上这块“屏幕”的选择也越来越多。

  而一旦年轻人戴上智能手表,也就意味着,他们将解锁一种“旁人不能理解”的生活方式。

  当身边认真工作的同事,只是看了一眼手腕上的表,就突然从座位上起来接水——

  可能是手表发出了站立提醒。

  刚刚还在看综艺大声笑的朋友,突然闭上眼睛,开始有规律地吸气吐气——

  可能是手表提醒他,每天的冥想时间到了。

  马上就到半夜12点,你的舍友突然从床上起身,在宿舍里走来走去——

  别害怕,他只是又一个马上要合上手表“运动圆环”的人罢了。

  

  种种新奇有趣的体验,以及使用者之间的心照不宣,将许多“沉迷”于智能手表的年轻人连接在一起。

  于是人们经常会看到,一群平均年龄30+的成年人,手腕上戴着五颜六色、形式各异的智能手表,相约去跑步、骑行、打篮球。

  像极了戴着儿童手表,三五成群去上体育课的小孩子。

  

  年轻人,为何离不开智能手表?

  无疑,手机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很多时候,这块大屏幕也会让人无所适从。

  上厕所时经常响起的来电、户外跑步却必须带在身上的累赘、随时随地被狂轰滥炸的消息支配的恐惧……

  有时候,你拿出手机只是想看个时间,却不断被弹出的新消息吸引,刷微博、刷视频、刷朋友圈,不知不觉20分钟就过去了。

  而当我们戴上智能手表,小面积的屏幕,让你最需要的信息被更加直接明了地送到眼前,减少了不必要的注意力分散。

  而面对狂轰滥炸的消息提醒,它也能让你一眼就看清消息来源,并迅速做出判断:是否需要马上回复。

  智能手表犹如一位随时待命的腕上“私人小助手”,帮生活去繁就简,让你可以更直接地处理各种信息。

  

  图源微博@科技客

  如果你曾经历过忘带公交卡,站在闸机前手忙脚乱翻包的社死场景,就会知道它的“帮助”不仅停留在消息提醒层面。

  智能手表录入NFC卡片的功能,让你不管是要刷门禁卡进单元门,还是刷开地铁闸机、上公交汽车,只要抬起手腕刷一下便能顺利通行。

  

  除了让生活更方便,智能手表的运动、睡眠、健康监测功能,也是让年轻人成为其“重度依赖者”的原因之一。

  一项针对“中国智能手表用户购买目的”的调研显示,用手表“记录运动状况”的人群占比67.9%,“记录睡眠状态”占比58.8%,“进行健康监测”的有55.7%。

  智能手表通过自身的传感器、算法和芯片,可以不断监控佩戴者的身体情况;并将这些信息进行简短传递,供用户筛选和分配。

  你的健康状态、一天消耗了多少卡路里、步数和站立时长达不达标,它比你更清楚。

  如果跟目标差距很大,它会毫不犹豫激励你“奋起直追”;如果马上就要达标了,它不吝啬送你一句“你是最棒的”以示鼓励。

  

  谁能拒绝一个可爱又嘴欠的智能手表呢

  当你偷懒有一阵儿没运动了,它会暗戳戳跳出通知你:“上周做得很好,这周也要加油喽。”

  如果你和朋友联机进行运动竞赛,它也会让你明明白白看到和对方的差距。

  当你好不容易完成目标,很可能收获一枚设计精美的奖章,你便鬼使神差地爱上这种收集勋章的快感,把运动当做一种享受。

  因此有人调侃说:“人一旦戴上了智能手表,就像被套上磨的驴,不干出点成绩来是不肯摘下的。”

  而在人们日益关注身体健康的当下,“睡眠和健康”也是智能手表常用功能中的关键词。

  

  图源 iiMedia Research

  换句话说,它不仅是一名督促你运动的私人教练,也是24小时监测你身体健康的“生活小管家”。

  不少人会在自己睡觉“充电”之前,先给手表充上电。

  为的就是入睡时,让它随时监测睡眠质量——你的睡眠时长、睡眠质量、深睡眠和浅睡眠的比例,它都了如指掌。

  

  你可以骗过老师,但无法骗过手表的算法

  如果你发现,自己一段时间睡眠质量不太好,还可以使用手表的白噪音、冥想等助眠功能,帮你改善睡眠。

  许多人都是从戴上智能手表开始,才逐渐拥有了更积极的运动习惯,和更良好的睡眠。

  而犹如贴身护士般的健康监测,也是人们离不开它的原因之一。

  监测血氧水平和心率,记录心电图功能,紧急呼救,对于经常熬夜加班的上班族来说至关重要。

  

  “之前看到一则新闻,有人在浴室摔倒昏迷,后来靠手腕上的智能手表呼叫救援,最后才顺利得救。”

  并不是只有紧要关头才起作用,如果你正在吃药,智能手表可以持之以恒地准时跳出通知,提醒你该吃药了。

  从此哪怕只是一粒维生素,都不会再落下。

  

  图源微博@是喵王呀

  于是,在智能手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时常需要加班、经常熬夜、无暇关注生活细微处的年轻人,越来越离不开它了。

  这块24小时与皮肤亲密接触的智能手表,就是他们的私人秘书+医生+健身教练+生活小管家。

  

  在身兼数职、“技多不压身”的智能手表面前,年轻人对它的价格接受范围也在逐渐放宽。

  有数据显示,有32.5%的用户,愿意花2000~2500元购买智能手表;超过14.9%的用户能接受3000元左右的价格。

  智能手表俨然成为了生活中的“必需品”,一步步攻陷了年轻人的心。

  

  智能手表离“刚需”有多远

  严格意义上来说,智能手表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

  早在1972年,汉密尔顿公司和纳斯达克公司开发了第一款名为Pulsar的数字手表之后,电子屏幕就出现在人们手腕上了。

  从只能显示时间,到可以显示图像,随后越来越多样的功能被拓展。

  

  智能手表在短短几十年间飞速“进化”着,许多国产品牌也相继推出自己的智能手表。

  2019年11月,小米发布了自己的第一块智能手表;

  2020年3月,OPPO发布了第一块智能手表;

  2020年9月,vivo第一块智能手表正式面世……

  过去被质疑“鸡肋”的智能手表/手环,已经成为许多主流手机厂商的生产和研发标配。

  而从小众的电子设备,到如今年轻人纷纷戴上并离不开它;人们对智能手表态度的变化,也代表着人们对自身关注程度的变化。

  有人在完成健身目标的过程中爱上了运动;有人因为睡眠监测获得了优质的睡眠;有人因为戴上手表、能够短暂逃离手机,获得了对生活更多的掌控感。

  这些最终都指向了一点——那就是人们对自我的关心,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日益增长的关注。

  

  而一些智能手表的心率测试和血氧检测功能,吃药提醒和摔倒提醒,精准的GPS定位和指南针功能,也正在成为年轻人为父母购买智能手表的原因。

  

  在日益增长的、大众对智能穿戴的痴迷背后,是他们对全新生活方式的接纳与不断思考,以及对家人的关心、对自己健康的掌控。

  很多人问,智能手表未来会越来越普及,成为大多数人生活的“刚需”吗?

  事实上,是否成为“刚需”,从来不是看商家如何宣传,而是看消费者们在实际使用中,能享受到多少它所带来的便利。

  实实在在的受益和改变,才是年轻人离不开它的最终原因。

  或许在未来,我们会离不开智能手表,就像如今的我们依赖手机和电脑一样。

  希望在那一天,我们能透过手腕上这一方表盘,去探索更新鲜、更广阔的世界。

  也能收获更从容、更认真生活的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