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科技支撑粮食安全底气
本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明天也就是10月16日,将迎来世界粮食日。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保障粮食供给、端牢中国饭碗”,聚焦这十年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应取得的成就。
“保障粮食供给、端牢中国饭碗”
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1年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在产能不断提升的同时,我国稳步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完善稻谷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为支持粮食企业有钱收粮、积极入市,促进农民售粮变现、增产增收,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指导地方建立健全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累计为3300多户企业发放市场化收购贷款2100多亿元。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强化农民种粮收益保障,牢牢守住“种粮卖得出”底线。
另外,这十年我国农产品种植、生产、供应更加丰富多样,棉、油、糖稳定发展,肉蛋奶、水产品、果菜茶供给充裕。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未来我国粮食和农产品需求总量将进一步增加,绿色安全、营养健康、多品种、高品质将成为发展方向。
会种地到“慧”种地 盐碱地里的智慧农场
有了丰富的耕地资源才能有力地保障粮食生产。如今智慧化、数字化、无人化的耕种模式,让昔日农作物难以生长的盐碱地也能种出好粮。下面我们就跟随一位种地达人,去现场感受。
吉林省大安市智慧农场负责人 潘修强:大家好,我叫潘修强,以前我也是在城市坐办公室的,现在我是榆树村的村民,大家眼中的新农人。我们现在眼前看的这片稻田,以前是一片白花花的盐碱地。通过我们这几年的努力,把它变成了良田,并且我们还建立了智慧农场。我领大家看看我们的智慧农场到底是怎么智慧的。
吉林省大安市智慧农场负责人 潘修强:我们这个无人收割机正在作业,来看看我们的操控平台是什么样子。这就是我们的操控平台。
吉林省大安市智慧农场技术人员 葛艳俊:我们未来的农田干活,农田作业就跟打游戏一样,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喝着咖啡就可以把农活去干了。然后我们一台这样模拟器可以接管多台设备。我现在是远程操作农机,然后我们也可以通过系统,把它驾驶到地里面去之后它自动驾驶,根据我们规划好的路线自动驾驶。
吉林省大安市智慧农场负责人 潘修强:我们巡视的无人机已经开始起飞了,它就是我们指挥中心的一个千里眼。我们要是没有这个巡视的无人机呢,我们每个田块,就十五垧地就得需要人去看。现在有它呢,就可以代替50个人的巡视效果。
现在我们新农人的小伙伴,正在通过电脑来操作农田。
吉林省大安市智慧农场技术人员 葛艳俊:我们就通过这样的标准农事、标准模板、标准种植数据来指导种植,我们的新农人每天手机里面就能看得到今天应该干什么,是系统自动下发的任务。
吉林省大安市智慧农场负责人 潘修强:在我们团队里,只有我和我同学岁数偏大点,剩下都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
吉林省大安市智慧农场技术人员 葛艳俊:我之前就是农村孩子,现在我们学习了更好的技术,有了更多的自动化、互联网这些思维,重新回到农村,希望在农村里面做点大事儿。
吉林省大安市智慧农场技术人员 沈强:我们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了,扛着锄头或者是手开拖拉机,天天在地里面来回跑。现在我们可以坐在办公室里面,我们可以把我们很多工作都能做了。
吉林省大安市智慧农场技术人员 李雪:现在这个劳动强度降低了,工资也翻倍了,所以我选择了回到农村,从事了农业。
大国粮仓里的科技范儿 记者探访中央储备粮最大单体库
手中有粮,还要守护好粮。接下来跟随总台记者的镜头,一起去中储粮大连直属库,也是目前最大的中央储备粮单体库看一看,大国粮仓里的科技范儿。
辽宁省大连市的中储粮大连直属库,是目前最大的中央储备粮单体库。这里究竟有多大?大连库的总面积达到62万平方米,有87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这里的总仓容达到了128万吨。
现代化粮库当然不能只靠面积大,还有高科技护航。这里就是大连库的智能化运营中心,相当于整个粮库的中央处理器。智能化粮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智能出入库“一卡通”系统、智能粮情监测系统和数量监测系统。
总台记者 季熠非:只要粮食进入到仓内,这里的粮情监测系统就可以自动监测粮温、仓温、外温等数据。同时仓内的可远程遥控的高清摄像头,可以将我手中这样的小小的玉米粒放大到手掌这么大。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