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项俊波:决不让保险公司成为大股东的提款机
7月21日,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十三五”保险业发展与监管专题培训班上表示,决不能让保险公司成为大股东的融资平台和“提款机”。
在提及风险把控问题时,项俊波提出要严把保险公司股东资格审查标准,“要让那些真正想做保险的人来做保险,决不能让公司成为大股东的融资平台和‘提款机’,特别是要在产融结合中筑牢风险隔离墙。”
项俊波对险资举牌引发的争议还指出,少数公司进入保险业后,在经营中漠视行业规矩、无视金融规律、规避保险监管,将保险作为低成本的融资工具,以高风险方式做大业务规模,实现资产迅速膨胀,完全偏离保险保障的主业,蜕变成人皆侧目的“暴发户”、“野蛮人”。
不过,他也表示了对万能险的支持。项俊波说,之前社会上因举牌问题过热,因此对万能险存在大量误解、曲解甚至是抹黑的言论,“这些保险公司激进的经营策略和投资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媒体、网络的放大效应后有些问题甚至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
在他看来,对于这些热点事件,尤其是负面新闻炒作的问题,如果不积极主动加以应对,就会产生大范围的不良影响,甚至造成严重风险。
附:项俊波讲话提纲
我们召开“十三五”保险业发展与监管专题培训班,目的是分析形势,统一思想,谋划“十三五”时期保险业改革发展和监管的重点工作,加快推进现代保险强国建设。
一、“十三五”时期保险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加快建设现代保险强国的关键阶段。深刻认识“十三五”时期行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于我们突出“十三五”时期保险工作重点,加快现代保险强国建设,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十分现实和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认识保险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增强保险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我们研究判断,“十三五”时期保险业仍然处在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同时行业也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
“十二五”时期保险业取得的成就为行业抓住战略机遇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将为保险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十三五”时期改革和政策红利的全面释放将为保险业注入强大的动力。
首先是外部环境变化的挑战。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对保险业发展和保险监管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金融业变革对保险业的挑战是全方位的。
国际金融危机后,金融行业实践和监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金融综合经营和金融创新深入发展,金融风险的形成、传递机制越来越复杂和隐蔽。全球保险监管改革的大潮方兴未艾。
行业转型升级的挑战。行业转型升级的任务还任重而道远。保险业能否在固守传统领域的同时拓展新的空间?保险业如何在移动互联时代实现消费者和行业的共赢,而不是成为被颠覆的对象?保险监管如何把握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功能监管和机构监管的关系,更好地促发展和防风险?请大家共同思考。
(二)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保险业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不断增强保险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要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增长。二是要打造具有全球资源整合能力的现代保险市场。三是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保险机构。四是要建设具有强大国际话语权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五是要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能力。
(三)牢固树立“十三五”时期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基本理念,不断增强保险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一是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处理好鼓励创新和加强监管的关系。创新必须要与市场接受程度、企业管理能力、行业监管水平相适应,要做到监管和创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二是践行协调发展理念,处理好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关系。追求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应该成为每一家保险公司的基因,不仅要追求自身的协调发展,也要加强自律,保护好赖以生存的行业环境,促进行业协调发展。
三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处理好加快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是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保险业来说,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就是要不断认识和把握行业发展规律,处理好加快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
四是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处理好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要进一步释放开放红利,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在开放发展上迈出更大的步伐,积极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五是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保险业要不忘初心,牢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保险服务需求,不仅要注重提高经济效益,更要注重提高社会效益,让保险发展红利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保险让生活更美好”。
二、服务大局,对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战略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主线。全行业要在正本清源、坚持“保险姓保”的前提下,提升保险供给质量、优化保险供给结构,主动对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撑。保监会将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总体思路,继续深化监管改革,推动行业加快自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
(一)正本清源,坚持“保险姓保”不动摇
全行业必须准确把握保险的本质和功能,找准行业职能定位,锚定保障本位,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保险业要始终坚持“保险姓保”,处处体现保险业“扶危济困、雪中送炭”的宗旨,发展绝不能“跑偏”。
第一,坚持“保险姓保”是保险业体现行业价值的根基。保险是一种风险转移工具和财务稳定器,核心价值在于提供风险保障。通过购买保险,消费者可以获得损失补偿,或是实现人生不同阶段的财务平衡。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是保险业独有的,是其他行业不可代替的重要功能。
第二,坚持“保险姓保”是行业服务经济社会的根本要求。充分发挥保险的保障功能和作用,有利于建立市场化的风险补偿机制,增强全社会抵御风险能力、提升社会安全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第三,坚持“保险姓保”是行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日内瓦协会认为,传统保险业务不会产生系统性风险,保险业不是系统性风险的制造者,而是系统性风险的承担者。
从国际经验看,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保险产品增长稳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也是保险公司相对其他金融机构的一个优势。保险业发挥好这个优势,就可以在应对经济周期波动方面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下一步,我们要大力倡导“保险姓保”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发挥保险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核心优势。
一是严把股东资格审查标准。要让那些真正想做保险的人来做保险,决不能让公司成为大股东的融资平台和“提款机”,特别是要在产融结合中筑牢风险隔离墙。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