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老照片的故事】有相机会摄影,让他成为受欢迎的人

2016-08-27 16:51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嵩县田三红 狎戏户奴 庹宗康婚礼 怡口莲广告陈丹妮 闵紫英 泷泽雅美ed2k 濡湿女王 濠江岁月 刘德华 濠江岁月刘德华

  与时下年轻人拿起手机随手拍不同,家住玉州区城西街道67岁的陈巨隆珍藏有很多黑白照片,那是拍摄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照片只有2寸大,反映了那个年代热火朝天的场面。“大部分是我拍的,其中一张是我1969年参加新闻摄影业余学习班拍的,照片上几名学员专心致志地拿着相机讨论学习摄影技巧。我们用的相机是老式海鸥,这在当时是时髦物品,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

【老照片的故事】有相机会摄影,让他成为受欢迎的人

  人民公园,陈巨隆(第2排右一)与摄影学习班其他学员合影。

【老照片的故事】有相机会摄影,让他成为受欢迎的人

  翻阅亲手拍摄的老照片,仿佛又回到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

  省吃俭用买胶卷,被推荐脱产学摄影

  1969年,20岁出头的陈巨隆是兴业县大平山供销社一名宣传员。“当时,各单位都很重视宣传工作,我每天忙着出黑板报、墙报。公社一名宣传干部见我对这个工作很积极,就教我摄影技术。”

  宣传干部有一台海鸥120相机,第一次摸相机的陈巨隆心情格外激动,小心翼翼地捧着相机不知所措。

  “拍摄照片要买胶卷,冲洗照片同样要花钱。当时我的工资是24元一个月,黑白胶卷是1.35元一卷,能拍12张照片。为了买胶卷,我只能省吃俭用。”陈巨隆说。

  大平山镇有一家照相馆,老板姓吴。陈巨隆经常找吴老板借相机用,吴老板也用优惠价帮他冲洗照片。当时他对摄影真的是如痴如醉,遗憾的是没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相机。

  不久,县里举办新闻摄影业余学习班,那位宣传干部推荐陈巨隆去脱产学习。学员来自玉林县各乡镇,有的人还带来了相机。“教我们的老师叫杨朝侃,是县里宣传科一名干事,精通摄影。”陈巨隆说,杨老师对学员们很热情,把相机理论、摄影技巧、暗房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

  除了上课,杨朝侃还带着学员们到风景秀丽的野外学习拍摄,山水风光、劳动场面,是他们爱拍的镜头。“在葵山脚下,我们拍摄插秧、耕田场面,当地农民把我们围了一圈,看着相机里的倒影都觉得很神奇。”陈巨隆说。

  一个多月的培训即将结束,多名关系好的学员相约到人民公园拍摄,大家在纪念碑阶梯前坐好,一本正经地拍了一张合影。而几名学员在公园里一起讨论摄影的场景,被一名学员拍了下来。

  有相机会摄影,让他成为受欢迎的人

  回到单位后,陈巨隆用积蓄买了一台海鸥相机并向报社投稿。“我拍了许多群众劳动的照片。一次拍了一张群众种果树的照片投给《广西日报》,照片没被采用,但编辑给我回信指出照片的不足——主体不突出。”

  1975年,陈巨隆调到兴业葵阳镇担任一个部门的领导,葵阳街上有一家照相馆,那里有一台高级相机,他经常去借用。后来陈巨隆花6个月工资买了一台更好的海鸥相机。

  从此,镇里修水利、开大会,都少不了陈巨隆背着相机忙碌的身影。

  “那个年代相机是稀罕之物,我因为有相机、会摄影,很受大家欢迎。”陈巨隆说,当时有的乡镇只有一台相机,相机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比现代人眼里的豪车还要吸引眼球。他开玩笑说,妻子当年之所以看上他,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有相机会摄影。

  每逢节假日,找陈巨隆拍照片的人不少,他深感荣幸,乐颠颠前往。很多人为拍一张全家福,要换上新衣服,照片冲洗出来后,挂在家里显眼位置。能拍一张黑白照片,大家兴高采烈,像过节一样高兴。

  买胶卷冲洗照片,花了陈巨隆不少工资。“有时单位出钱买胶卷让我拍照片,相机里还剩下几张胶卷,我偷偷存着,等到假日给大家拍照。”陈巨隆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时代在发展,陈巨隆手里的相机也在不断“换代”。1996年他在广州买了一台彩色相机,2005年又在新加坡买了一台数码相机,从此摆脱了胶卷的束缚,再也不用“省着拍”了。

  “现在,用手机也能拍出质量不错的照片,我现在也喜欢用手机拍照,随时随地都能拍。”陈巨隆说,但是,当年用老式海鸥相机省着胶卷小心翼翼拍出来的黑白照片,那种味道和感觉,是现代相机、手机快餐式拍摄不能比拟的。

  原标题:想当年 黑白照片也是宝 用老式海鸥相机省着胶卷小心翼翼拍出来的黑白照片,另有一番味道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