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从收音机到平板电脑 铁桿球迷见证女排35年精彩
1981年11月16日,在日本举行的世界杯赛中,中国女排以七战全胜的战绩为中国首次夺得三大球比赛的世界冠军。 当时中国普通家庭没有电视,只有个别单位有黑白电视。“经常是十几吋的黑白电视机前,里三层外三层聚满了人,看的那叫激动、过癮。”上世纪80年代,黎明 在长春市一所重点中学任校长,方圆五里之内就只有学校唯一一台14吋黑白电视机。女排比赛时,很多人不甘心在家里听收音机直播,便想办法到学校去“蹭”电 视看“真人”比赛,学校老师一时成了“香餑餑”,成了被托关系走后门的主要对象。
随着时代变迁,从收音机、黑白电视机、彩色电视机到现在的平板电脑,黎明紧跟时代步伐,用最及时便利的方式掌握女排姑娘的每一次比赛消息。他坦言,在黑白电视机的年代,万人空巷观看女排比赛是此生最难忘的回忆。
每次观看女排比赛,黎明都十分“入戏”,经常与当时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解说员宋世雄一起大喊“郎平扣球”。有一次,在中国女排对阵美国队的 比赛中,随着郎平的一记重扣,他把一杯水扣在地上,被妻子训斥了一通。 “我为女排比赛获胜的庆祝方式就是拿筷子敲碗。整个学校和街道也都能听到沸腾的欢呼声。”
论清晰度,当时的黑白电视完全不能跟现在的数字电视相提并论,电视信号也不稳定,屏幕上经常出现“雪花点”。每到比赛关键时刻,“雪花点”就会出来影响收视效果,人们便急得直跳脚,不停地有人跑出去转动电视天线,室内天线乾脆就让人用手扶着,直到比赛结束。
电视原本放在学校接待室,那里只能容纳20多人。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女排比赛直播,作为一校之长,黎明果断决定:把电视机搬到大会议室。他 未预料到,校园里一下子挤进了很多人。情急之下,黎明想出一个点子:让老师临时手写了一批“门票”,原则上学校师生有观看权。“拿到票的幸运儿无不激动万 分,心情堪比现在拿到奥运会比赛门票。”他回忆,大家凭票进场看比赛,但座位有限,很多人是站着看比赛。距离远的观众其实已经看清楚小小的电视屏幕了,但 热烈的气氛让他们感到很激动。会议室门口和窗外还有一些不甘心离开“听比赛”直播的“观众”。
原本是最不愿意用“特权”的黎明,遇到女排比赛,他总是毫不客气地给自己留个“嘉宾座”,过足隐。直播过后的转播赛,他依然每场都追看。虽然早已经知道了结果,但他的情绪依然受场上气氛主宰,赢球时欣喜若狂,输球时唉声叹气。
“铁鎯头”郎平、“神二传”孙晋芳、“天安门长城”周晓兰、中国的“山口百惠”杨希……黎明能够细数每一任中国女排队员的名字和特点。中国女排每场扣球和拦网得了几分、失误几分,是谁造成的,他都一一记得。
发手写“门票”看电视直播
中国女排姑娘第一次亮相深圳小梅沙的国际沙滩排球邀请赛,被深圳摄影记者江式高定格在胶片上。 江式高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排球协会定期组织排球练习、比赛。本报深圳传真
古汉台网8月25日讯 (记者 熊君慧)深圳市民黎明今年71岁,已经是中国女排30多年的铁桿球迷。30多年来,他收听、收看了中国女排每一场比赛,为女排姑娘的每一次扣杀而叫好,也为她们在低谷的状态而揪心。“我记得中国女排每位队员的名字和打法特点。”他说。
齐润辉珍藏的有女排队员签名的邮票纪念卡。本报深圳传真
用女排精神教育学生、子女
1981年12月,长春邮总公司门市部邮电局门口,人们排队抢购女排邮票纪念卡。齐润辉摄
黎明还用女排精神教育学生和子女。学校大门和每个教室里面,都掛上了“学习女排,拼搏进取”的标语。他在教师工作会议上也多次提及女排精 神。他说,女排精神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当代女排精神也可概括为顽强拼搏,永不言弃。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