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出门问问CEO李志飞:机器智能无法成为或者超越人类智能
9月13日下午消息,由新浪科技举办的主题为“未来之境”的第二届新浪C 峰会今天上午在北京金茂万丽酒店正式开幕。出门问问CEO李志飞表示,机器智能很难成为或超越人类智能,并看到了人工智能(AI)未来的几个产业化方向。
谈及为什么机器智能无法成为或超越人类智能,李志飞称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人与物理世界的交互不能100%数字化;现有的网络和存储的带宽不够;目前机器没有复杂的推理或简单的直觉。
在李志飞看来,今天所有AI的技术,无论是语音识别还是计算识别,熟悉其原理的话会看到它的机械性。机器可能有简单视觉、语音等方面的模拟,但理解、思考、创造和协作非常难做到,因此人是永远不可能被机器代替的。
对于大家关心的AI产业化路线问题,李志飞称自己看到了几个比较清晰的潮流。一是在已有的产品中实现AI first战略,但前提是要有一个产品,且这个产品有大量的用户;二是AI作为技术API 提供给第三方,作为AI公司不用去做产品本身。(徐利)
以下是李志飞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叫李志飞。我从事人工智能十年时间,最早我先在美国读博士,做的就是和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相关的工作,写了很多论文,后来博士毕业在Google总部做google glass,做怎样把语言间自动翻译的准确率提升。回国创立了这家公司,也是AI的公司。过去十年我一直从事AI工作,从学术界、工业界再到创业。
十年前我们谈AI的时候绝对不会在这种场合下很多场合是在学术会议或者美国军方的某个项目上,比如我自己的项目就是美国军方支持的项目。再到后来google开始做翻译和语音,再到今天所有的人都在谈AI,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AI从非常高大上、非常遥远、非常偏学术的领域变成了大众每天都在讨论的话题。每一天看到的头条都是无人机、AI和自动驾驶,像这样的活动很多组织都在组织,我个人每天都会接到无论是媒体、政府机构、企业的一些AI活动,所以AI已经是非常受大家关注的领域。
AI说了这么多,到目前为止,大家作为普通老百姓,AI只是媒体上的AI、讲台上的AI、科幻片里的AI。我们正常生活中真正看到的像科幻一样的AI产品非常少。像前面张总讲的饿了么这样的产品对社会 、对大众的影响力非常少。所以AI怎么发展?过去这些年那么多人从事AI创业,AI系统到底能够支撑几年?我们接下来重点应该关注哪些事情?今天我想从自己的这种比较独特的经验和大家分享我自己的一些感受。我的分享主要有两个角度:
一是AI的未来。大家每天看到各种各样的产品,无人驾驶、AI、google glass,这些概念性的产品在视频中使大家对它抱有非常大的幻想和联想,我们每天都希望AI一下子能够到来。对AI有一个最著名的论点,奇点,专门有一个奇点大学。我在很多场合说,奇点临近的库兹韦尔就是一个骗子。他是介于科学家间的一个学派,就是未来学家,他描绘未来,但有他自己的一些诉求,但这个理论受到很多人关注和推崇,因为听起来特别有意思,特别有想象力。不知道多少人看过这本书《奇点临近》,根据现在指数级的增长,我们可以外延的推测到2025年计算机智能会和人类差不多,2045年机器智能会超越人的智能,这里面会有看起来很科学化,它总结的是一种指数规律,现在会怎么样,未来怎么样,听起来很有想象力。机器把人灭掉是不是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不知道,但很多人愿意讨论机器把人杀掉,他有最有名的一句话,AI是人类文明上最后的一项发明,因为发明了AI以后整个人类就被机器灭掉了。这是非常让人向往或者兴奋的一个世界。但到底是科幻还是现实,以前我觉得不值得批判,但我觉得现在这么多人对它有兴趣,想了解它,其实它的一些观点还是比较靠谱的。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