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联想:“双态IT”驱动制造业“两化融合”

2016-10-02 08:59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tokyo hot n0243 tokyo hot n0458 tokyo hot n0459 tokyo hot n0494 tokyo hot n0616 tokyo hot n0635 tokyo hot n0642 tokyo hot n0649 tokyo hot n0698 tokyo hot n0714

  

  现在,IT早已不再是企业的成本中心,或是职能支持部门,而是业务决策的核心,IT架构的先进性及与业务发展的适应性对企业经营意义重大。如何有效满足业务对新IT性能、应用可扩展性和业务稳定性的需求,直接决定着企业稳步增长和业务创新能力,然而传统IT架构在应对上确显得逐渐乏力。

  特别是在制造业,随着去年“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规划等产业政策的提出,通过革新IT加速企业“两化融合”显得尤为迫切。在最近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两化融合大会上,联想基于自身实践经验及对传统制造业转型需求的洞察,总结出“双态IT”建设理念。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商用业务销售总经理叶明和联想集团中国区商用业务企业行业总监许子牛详细介绍了联想的“双态IT”如何重塑IT架构、变革生产与组织方式,帮助企业实现两化深度融合的目标。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商用业务销售总经理叶明(右),联想集团中国区商用业务企业行业总监许子牛(左)

  1

“云大物移”

新环境下的两化融合挑战

  其实自从十六大以来,“两化融合”一直都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叶总表示,在过去,企业进行信息化和工业化建设,根本目的是打破传统行业落后的生产模式,借助IT实现业务创新。李克强总理在《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一个“要害”就是“智能转型”;第一个“支点”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面对转型和创新的实际要求,叶总表示在制造业愈发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模式的今天,大家更多的是看企业和产能增长的Quality,而不只是Quantity。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之下企业的转型手段,特别是如何能够让传统的企业使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创新企业的服务交付方式、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是现在谈两化融合时企业应该考虑的实际问题。

“两化融合”是工业信息化建设的主旋律

  叶总介绍在过去,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IT架构并不是根据应用环境而量身定做的,更多的依靠是经验堆积,所以IT管理者通常是根据以往的IT建设经验将硬件进行堆积,这不仅拉长了企业的建设周期、增加了IT架构的复杂度;更重要的是伴随着“云大物移”带来的企业产品互联网化、服务化、个性化浪潮,IT性能将跟不上企业业务需求。

  这种问题随着去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后得到进一步放大,“互联网+”带来的商务模式革新使整个市场的商业环境已经与从前大不相同。大数据,互联网思维等这些新的市场变化已经渗入到制造业各个领域。随着各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成熟度和规模化不断提升,各行业对于IT的基础稳定性与行业个性化需求日趋明显,并且体现得更加多元化。

  2

“双态IT”

驱动IT性能提升的双螺旋

  正是捕捉到这一趋势,联想提出了“双态IT”建设理念。“双态IT”核心是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稳”、“敏”分析,采用传统的集中式和新兴的互联网分布式IT技术手段,系统化的构建“稳态”系统和“敏态”系统和谐共存的新型IT架构。“双态IT”将确保企业IT架构与“稳”、“敏”双态业务精确匹配,提升企业IT贡献率、降低企业运营风险等,助力企业“互联网+”成功转型。

  既然“双态IT”包含“稳”、“敏”两种形态,自然涉及到两者之间的平衡问题。叶总表示,对于“敏态”和“稳态”而言,并不是一刀切,对于其中一类的客户稳态的业务可能到了另一个客户就是敏态的业务,联想是根据企业业务不同类型和服务对象来做优先和平衡。

  比如某客户在官网上面浏览了某款智能手表产品,联想在后端推送的时候就包括传统业务的界面,还包括CRM里面的生产数据交互。这里很重要的的一点是平衡两个业务系统去做交互和融合的安全优先级,因为它服务对象的甄别有些是对内的,有些是对外的,就算是移动互联数据呈现上也细分为客户、渠道和内部员工不同的等级。

  此外还需要对成本进行考量,因为成本当中读和写的交易其实是不同的定义,所以也要考虑成本和服务之间的平衡。“稳态”系统和“敏态”系统会根据业务流程和实际应用进行动态匹配,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

  

▲联想“敏”“稳”架构形态与业务发展的协调与融合

  在“双态IT”的规划实施上,联想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分别评估企业业务敏捷度需求和业务系统敏捷度中长期发展目标,通过差异性(GAP)分析,规划出“双态IT”战略设计,包括双态应用系统概念性架构设计、演进路线规划、资源投入计划、IT组织与管控模式、项目群(Portfolio)规划等。

  3

以史为鉴

实践经验成为“双态IT”创新源泉

  在谈到信息化建设历程上,联想集团中国区商用业务企业行业总监许子牛表示,联想本身作为制造企业,也是在不断的IT建设过程中总结实践规律。从1998年起,联想完成了三个阶段IT重大项目的发布与变革,很好地支撑了业务几何式的增长和全球化扩张,并成功地建立了互联网业务模式。在过去的十年间,联想的IT系统容量扩大了数百倍,采购成本却相对降低了22倍,运维成本更是降低了440倍。新的架构不但有力的支持着联想存量业务的平稳运行,更充分适应业务的快速变化和调整,加速新业务上线,提供了实时的商业洞察力,有效满足了增量业务的爆发性增长需求。

  

联想自身“双态IT”实践历程

  在叶总看来,正是联想的这些实践经验,为帮助企业建设灵活高效的“双态IT”打下了基础。首先,联想拥有业界最完整的产品线和一系列平台级、企业级整体解决方案,覆盖业务全流程;同时,联想硬件产品实现从研发、生产、交付、运维、服务,全生命周期的自主可控,还拥有通过中国可信云服务认证的ThinkCloud云平台管理解决方案,以及参与过国家重点科研攻关及涉密项目的200多名研发人员,能够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和技术支持。最后,在“Open+”策略指引下,联想还会与业界伙伴进行协同创新,打造行业生态圈,为用户提供最符合业务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