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38年,最大的变化在镜头里

2016-10-14 11:58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坏蛋之风云再起429 坏丫头 音译 欢畅大领主 欢欢文苑旧文章 欢乐中国行走进恩施 还魂草19楼 豢养母老虎 荒岛祖坟 荒唐传说之无间道途

镜头的背后,是茌平县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付出,十八大以来,徒骇河沿岸关闭了100多家排污企业,新上了七八处污水处理厂。

□ 本报记者 王兆锋

赫明国告诉记者,“新农村建设”实施5年,茌平县已有17个村的1800余户村民搬进镜头中这样的新楼。

[责任编辑:]

本报通讯员 郑兆雷

老冯说:国家强了,老百姓富了,摄影才会有更广阔天地

“咔嚓,咔嚓!”10月5日,清晨淡淡的薄雾中,62岁的冯长禄轻按快门将6只飞掠徒骇河的白鹭定格在镜头中。“身边好看的地方多着哩,一天不拍,心里直痒痒。”冯长禄晃晃手中的单反相机。

说起“摄影史”,老冯动了感情:“1978年,来照相的,衣服基本是黑蓝白灰四种颜色,3张黑白照3毛8分钱,很多人还舍不得照;1983年后,有了彩照,穿‘的确良’、喇叭裤的多起来,可5块钱彩照,来的人都嚷嚷贵;1993年后,开始搞婚纱,偶尔来几个穿西装、皮鞋照相的年轻人,但每套一二百元的婚纱照,一年最多也就是照20套。”冯长禄说。

“最近这十多年,变化最大!来拍照的,光看衣服再也看不出是干啥的了。”冯长禄黝黑的面孔溢满自豪:“2002年,我有了第一台数码相机;2005年,我投资20万元建起360平米的摄影楼;2009年,投资10万元添置了录像机、花车等婚庆设备;2015年,又在济南、青岛开设了4个外景基地,实现了摄影、婚纱、婚庆、影像后期制作的一条龙。现在,来我这儿拍婚纱照的再也不是三五张,而是一照就是一两百、二三百张。”

身边不仅变富变美了,文化气息也更浓郁:在冯长禄的镜头下,《古楼重辉》、《圣辇辙迹》、《莲池秋月》以及《竹马舞》等20多幅展示茌平历史文化风韵的作品,让人产生一睹真迹的冲动。

“最大的变化,还在镜头里。”冯长禄拿出一张名为《徒骇渔歌》的照片,得意地说:“这是今年夏天拍得徒骇河,岸上青纱帐,河中撒鱼忙,看这河水多清,船上的人和撒向空中的渔网都在河里照出了影子。过去,都说农村环境脏乱差,现在走走,感觉处处干干净净。”

2016-10-06 作者:王兆锋 来源: 大众日报

冯长禄让记者看的第二张照片是《鲁西新居》,4排120座二层连体楼,黄墙红顶,在蓝天映衬下格外气派。老冯说:“这是不久前在茌平县韩屯镇后店西村拍的,每户180平米的新楼房,仅拿5万多块钱就住进去了。”

“国家富强了,老百姓日子好过了,摄影才会有更广阔的天地。”采访快结束时,冯长禄说,他打算再添置几个全画幅相机和长焦镜头、广角镜头,将更多乡村的变化、美景“立此存照”。

冯长禄家住茌平县博平镇中铺街,经营着一个360多平米的“新艺影楼”。镇宣传委员赫明国告诉记者,影楼从1978年的露天照相馆发展而来,是全县14个乡镇中起步最早、规模最大的。“老冯最迷摄影,38年间,他用过的相机有十七八台,从胶片相机、普通数码相机到单反数码相机,现在用的微单是今年5月才买的,花了8000多块!” 赫明国介绍说。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