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孙正义:越迷茫就越要往远处看

2016-11-09 12:46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醉心异世界 兖矿网 邝文珣三级 邰展简历 郄英才 谁的秘书 芊泽花txt新浪 茴香小酒馆 莪渄迪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砺石商业评论。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人物|孙正义:越迷茫就越要往远处看

砺石导语:孙正义被称为“互联网大帝”的小个子,因成功投资阿里巴巴被国人熟知,他用独家的经营手段,打造了强大的软银帝国。他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越是迷茫就越要往远处看,挑战世界,才能看见最美的风景。

  文|孙正义 编辑|付迎爽

  ——核心要点——

  1.越迷茫就越要往远处看:没有挑战的未来,要么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要么纯属运气不能长久;越是迷茫就越要往远处看,就越能看清洪流中的未来,主动持续挑战,定能打开未来之门。

  2.人机交互的未来:烦恼、想象、创造是人类的特权,脑构造计算机将会诞生,电脑将比人类更加敏锐地洞察和发明,人类所有的一切都会成为生活记录被保存在云端,人与机器人共存才有未来。

  3.挑战世界就能看见最美的风景:向世界挑战,才能看见最美的风景,不挑战则蒙眼前行;正在积极进行数码化的企业,应该继续挑战信息的革命,改变世界的工作方式,为人类提供幸福。

  ——演讲全文——

  在座的各位,大家好。我是来自软银的孙正义,请大家多多指教。

  “向世界挑战”,这是我对我们公司的期望,今日聚集在此的诸位都就职于在世界市场活跃的企业,也都是很有抱负的人。

  越迷茫就越要往远处看

  现在的状况是:数字化之于许多人,并不是主动进行的,而是走投无路被逼进行的。

  特别是最近,日本的家电产业在持续和赤字苦战。我认为,其原因就是数码化的动作太慢了。仅仅组装零件,就仅仅只是电子化。日本制造的硬件非常轻薄,故障率低,这是日本的传家手艺,这也面临数码化不足的问题。

  要让软件和硬件融合,一定要活用云技术和大数据,也就一定要积极地进行数码化。

虽有挑战,但定能打开未来之门。没有任何挑战就能面对未来,要么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要么纯属运气,恐怕也不能长久。但是主动持续挑战,是自己开拓自己的未来,我认为一定能取得好的结果。

  虽有挑战,但定能打开未来之门。没有任何挑战就能面对未来,要么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要么纯属运气,恐怕也不能长久。但是主动持续挑战,是自己开拓自己的未来,我认为一定能取得好的结果。

  差不多在3年多以前,我提出了软银的“30年愿景”。第一次提出“30年愿景”的时候,是创业之时,我第一次举行公司早会,除我之外公司员工只有2人,在早会上我差不多说了半个小时的未来愿景,两个员工都睁着眼睛听,觉得自己身在一个奇怪的公司,两星期过去后2个人就辞职了。

  进行长长的演讲述说公司愿景,会给员工留下心理阴影,所以我把愿景封印在心里了。创业经过了30年,我再一次把这个问题摆在员工面前,把至今以来的30年愿景述说出来。

  一开始,我迷茫于“300年之后会怎样”这个问题,然而越是迷茫就越要往远处看,就越能看清洪流中的未来。我们考虑长远一些,彻底考虑一下300年后的人类的生活状态、社会、技术的进化,大约花费了一年聚集国内外的才智来考虑这个问题,今天大致说一下其中的一部分。

  单片机是晶体管做成的,晶体管靠近和分开,形成了电流,脑细胞也是神经细胞靠近分开、进行记忆与思考,也就是2进制,用微弱的电流记忆和思考。晶体管也是二进制,脑细胞和电脑芯片完全是同一理论。由此推断,在大约20年前,人类的脑细胞数量是30亿个,按照二进制就有300亿个组合。300亿个,单片机里的晶体管数量何时能超越这个数,如果我们算一下的话,答案是2018年。

按照摩尔定律,机能一定会不断进化。而人类的细胞从4000年前到现在就没变过。

  按照摩尔定律,机能一定会不断进化。而人类的细胞从4000年前到现在就没变过。

  从现在起2000年后脑细胞的数量也不会变,而单片机的晶体管数量在2018年会超过人脑,我们再想想30年后会怎样,2018年之后的30年后、更进一步,想想300年后。300年后,就是10的60次方倍,远远超过脑细胞的数量,至今为止人类是地球上用脑细胞工作的生命体中数量最多的,而拥有超越人类机能之力的,是单片机。

  人机交互的未来

  我们认为烦恼、想象、创造是人类的特权,电脑今后也将拥有自学能力,电脑自己编程的时代将会到来,今后的世界将像是科幻小说一样,脑构造计算机一定会诞生,能比人类更加敏锐地洞察和发明,搭载这种计算机的机器人会超过人类,不与其共存就没有未来,我相信人类与优秀的机器人能够幸福地共存。

  人类目前认为不可能而放弃的领域,像灾害的救助、看护、医疗、教育等等,都可以由搭载脑构造计算机的机器人来帮助。

优秀的电脑无线连接网络,通过芯片和人类进行脑内交流,只需在脑中思想就能与对方通信,就如同传心术一样。

  优秀的电脑无线连接网络,通过芯片和人类进行脑内交流,只需在脑中思想就能与对方通信,就如同传心术一样。

  30年前,手机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我就想到过像如今的智能机一样,平时随身携带的机器,最近的可穿戴设备,如手表、眼镜也相继出现了。

  另外,医疗也会大大进步,平均寿命200岁的时代终将到来,300年前人类的平均寿命是35岁,大多数人因为战争和疾病早早地死亡。300年后人类的平均寿命是200岁,70—80岁都会被说年轻,未来越想象越觉得接近科幻小说,充满哲学、宗教等等争论的话题。

  然而一边想象着300年后的世界,一边烦恼之后,再次考虑“30 年后”这个话题,会觉得基本上是无聊而理所当然的世界。会让人觉得“这样的程度是理所当然的”,讨论300年后搭载脑构造计算机的机器人的时候,人们的意见多种多样,30年后的事与之比起来似乎太平常、引不起议论,但关键问题就在这理所当然的30年后。

  首先是“信息大爆炸”,比如,我们想象一下30年后的 iPhone 会如何,与现在同样价格的CPU的能力大约会是现在的100万倍。

  虽然不知到那时候,iPhone还存不存在,但30年后的智能机平均的记忆容量会是现在的100万倍,通信速度是300万倍。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