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归属感是创作的不竭动力

2016-11-22 12:05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site::70qq.cn mydhc n0470 n0642 n0649 n7n9最新消息 nadia fazlini nba最前线20130530 ngks-022 olepr032.dll

在西街大拾堂,青羊左翻看着自己新出品的手绘美食地图。

在西街大拾堂,青羊左翻看着自己新出品的手绘美食地图。

  走过经历了千年历史的泉州开元寺东西塔,厚重的历史感和老城区的喧嚣在西街相得益彰,小摊小店的吆喝声、金属的敲击声、自行车的车轮声,以及邻里间互相问好的声音,无不透着市井的人情味儿。一路感受着老百姓(603883,股吧)生活的各种声响,往画着一匹酷炫“斑马”的巷口拐进去,写着“裴巷”的路牌赫然映入眼帘。

  信步走入小巷,那些属于市井的声音渐渐没了踪迹,再往里走50米左右,便来到裴巷27号的文创工作室——大拾堂。来自三明大田的“80后”吴钟电是大拾堂的主创之一,许多人或许对他的笔名“青羊”更有印象。近年来,泉州游客购买的具有闽南特色的明信片、插画、手绘地图,不少是青羊的作品。

  本报记者 许雅玲/文 戴涵琦/图

  那一瞥,古城“惊为天人”

  2007年,在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油画专业读大三的青羊和朋友结伴来到泉州。第一次邂逅泉州,清源山老君岩让青羊“惊为天人”——老君坐像额高有纹,双耳下垂,长发飘动,双目远眺,右手凭几,左手依膝,栩栩如生,神态安详闲逸,为道家纯朴归真、道法自然的写照。“可以说,巧夺天工,极具生命力。”回忆当时,他不禁感叹道。

  当时,青羊并没有提前做旅游攻略,只是跟着朋友在古城“瞎转悠”。不过,这“随意”的一瞥,却让青羊对泉州古城留下深刻的印象。

  2009年,经朋友介绍,青羊来到泉州一所高校教画画。在教书的过程中,原本是“宅男”的青羊被古城吸引,常常走进古城街巷写生作画。比风景更吸引青羊的,是古城的民俗风情、风味小吃、趣味方言等。这些鲜活生动的地方文化元素,让青羊在创作中入了迷。

  这一笔,为古城画下去

  于是,青羊和他的伙伴们萌生了为泉州文创效力的想法。2012年1月5日,大拾堂诞生了。

  青羊说,起名为“大拾堂”是因为他们希望拾起那些富有闽南色彩的传统文化和被遗忘的美好事物,融入他们自己的灵感和创意,设计出极具特色却又兼具传统的产品,更符合大家的生活需要,吸引更多人关注、喜爱。而选址西街,则因为古城老街不似城市高楼林立,站在西街抬头可见天,上两三层楼便能俯瞰整片红砖厝,视野宽广。

  “泉州是本太深厚的书,需要我们慢慢读。”在创作过程中,青羊和工作室伙伴冬冬、阿耒,把泉州文化元素融入到明信片、手绘地图、笔记本、木偶、手作精品、闽南特色伴手礼等原创产品里,设计出很多极具特色又兼具传统的东西。这些美好精致的物件,如印刻着闽南文化韵味的旧摆设,飘散出文艺气息的明信片,值得让人细细品味。与其说大拾堂是一个创意空间,不如说是一个“闽南时光博物馆”。

  除了以画笔写意古城,青羊还和伙伴们办起“闽南手绘传习班”。在闽南建筑绘画课程中,青羊和阿耒带着孩子们走街串巷,到一些富有泉州特色的建筑景点去写生,从整个闽南建筑的整体造型到局部细节,从剪瓷雕到燕尾脊,从本土的红砖到南洋引进的水泥花砖,都一一做了深入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目的也是让孩子在绘画当中学习闽南传统文化。

  谈及未来的计划,青羊说,希望继续为泉州画下去。“每次从三明回到泉州,走出泉州动车站,都有"回家了"的感觉。归属感是创作的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 HN666)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