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硬退市”为何难免总是遭遇“软磨蹭”
这样有经验的“该退不退”的“软柿子”吗?未来的半年,就是这一考验必见分晓的时间。陪同万福生科一起接受这场考验的还有同样即将触及连续三年亏损这一“硬退市”条件的两家创业板上市公司。
证监会对万福生科案的处理让人无法不感到匪夷所思。证监会虽然认定万福生科的违法事实为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涉嫌欺诈发行股票和信息披露违法,同时却又声称,从目前的情况看,万福生科不会触及终止上市的条件,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证券法》修法未到位的条件下执法行为和监管原则之间所不免存在的人为差异。
最近发布的万福生科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899.60万元,相比去年同期减少56.19%,而净利润则亏损1554.60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1.91%。也就是说,若公司2014年度继续亏损,公司股票将可能自2014年年度报告披露后被暂停上市。但万福生科同时却又声称,公司董事会一方面将加强管理、严控成本费用;另一方面积极处置闲置资产并寻求相关支持,争取2014年扭亏为盈。换言之,在即将面临退市的生死关头,万福生科似乎依然还跟以往一样,表现得很淡定,一点也没有惊惶失措的表情。
2014年上半年共有2235家上市公司在半年报中披露收到政府补助,合计收到政府补助高达322.63亿元,收到补助的上市公司数量占公布半年报公司数量的88.1%。对于作为中央储备粮代储企业、地方政府调节储备粮代储企业、郑州商品交易所早籼稻交割仓库,拥有现代化的仓储能力15万吨,其直接影响的水稻种植面积达600万亩的万福生科来说,地方政府若动用政府补贴这道最后的金牌拉它一把,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不过,创业板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竞争力的企业孵化平台,却要靠政府补助来维持其企业的生存,那还有什么值得引以为傲的创新性和成长性呢?如果政府补贴不是补贴于技术研发、产品培育等环节,而是让退市企业因为政府补助扭亏为盈而避免其暂停上市,创业板还有什么“硬退市”可言?它和该退而不退的主板一样,剩下岂不也就只有伤痕累累的“硬伤”了吗?
退市制度是保证市场优胜劣汰的重要机制,也是证券市场资源正确配置的重要手段。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却不仅难进,而且退出更难,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定价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自1993年《公司法》确立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以来,特别是在2005年《证券法》修改,将退市决定权从证监会转交给证券交易所以来,迄今为止,累计已有78家上市公司的股票退市。由于具体的执法标准不够明确、具体,一些存在重大违法行为或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不能及时退出市场,不能不影响到退市制度的具体实施效果。作为近年最系统的退市改革方案,新的退市改革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一是对符合退市条件的公司严格退市,二是对欺诈发行的上市公司强制退市,三是支持上市公司根据需要主动退市,最终以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而在《证券法》尚未大修的条件下,创业板和主板虽然一样保留了 “连续三年亏损”这一现行退市指标,且因不再设置ST而将没有过渡期,而且不允许卖壳和借壳上市,因而有所谓“硬退市”之说。然而,创业板的“硬退市”捏不捏得住“该退不退”的万福生科这个“软柿子”?现在看来或依然还不是没有疑问的。摆脱“只进不出”的低迷现象,完善退市标准仍将是一个持续改革的过程。
在笔者看来,包括退市在内的各项制度需要进行更公正和更中立的设计,否则,不仅难以改变退市执行不严格,财务性“保壳”难度偏低的倾向,也不利于理顺上市机制,从根本上改变融资者得益更多,投资者的得益则相对要少的市场格局。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