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Young文化冲击互联网 友加直击95后
随着90后正式步入职场,走向社会,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已开始将目光瞄向95后人群,开始针对这一群体做功课,甚至有了“讨好95后就能赢得未来”的呼声。
什么样的App产品最能打动95后?
有人说是社交媒体,但大量90后、95后用户退出微博已经表明,不是所有的社交媒体都适合90后、95后在上面玩耍;有人说是约炮,但纵观国内大大小小的打着“神器”名号的产品,似乎并没有哪个在95后中十分盛行;也有人说是游戏,可根据数据统计显示,在过去的2013年中,手机平台游戏最主流的消费者依然普遍是70到80后群体。
友加的观点是,95后是爱玩的一代,能够打动95后的产品,必然是能够让他们能够玩起来、嗨翻天的产品。
提起90后,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叛逆”、“自我”、“宅文化”等形容词,甚至有人用“亚文化人群”和“非主流”来概括95后与社会主流人群之间的差异性。但友加认为,95后身上所体现出的特点,与其说是“亚文化”,不如说是“Young文化”;与其说是“非主流”,不如说是“超主流”。
多元化秀场彰显个性魅力
“95后人群成长在一个快速更迭的时代,相比较70和80后,他们往往更具有冒险精神和娱乐精神,也更加注重自我的体现。”友加联合创始人邹岭表示,许多互联网公司在做产品的时候,往往基于已有经验和既定形象来开拓95后,单纯地认为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就是“游戏”、“美女”甚至“约炮”,这样定义太片面,仅仅抓住了表象。
和70、80后人群相比,90后、95后更加注重对于自我价值展现,在社会中更希望能成为被仰望的演说家,而非聆听者。但纵观移动互联网的社交类产品,上到微博、微信朋友圈,下到陌陌、遇见等“神器”,无不是将用户摆在了“聆听者”的位置上,要求用户去“搜索”别人、“关注”别人,卑躬屈膝地去“抱大腿”。
友加通过秀场功能把即时社交体现到极致,每一位用户都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通过展现自己的魅力去吸引其他用户的关注。在微博上,人们往往更加关注名人、大V在说些什么,但在友加上,每个人都是名人、都是大V,只要你敢秀,就不怕找不到懂得欣赏的那个人。
秀场的个人舞台属性,使得友加上除了常见的歌舞表演之外,还有很多个性化的“旋律”。有些秀主把秀场开成了脱口秀表演,分享自己今天的见闻;有些互相恶搞、朋友间互黑;有的在秀场中征集游戏战友分享经验;更有直播自己在酒吧喝酒玩乐的场面;还有外国朋友教大家说马来语。网友调侃说“信息量太大”。
“以往的社交媒体提倡用户去找朋友,”邹岭说,“友加不是,90后是一个超Young而又超级自信的群体,他们更乐意看到自己的魅力‘征服’了多少人主动来关注,甚至来崇拜。”
超现实平台打造超主流社区
邹岭认为,当前的互联网,正在经历一番返璞归真,化繁为简的阶段。
“互联网是一个工具,本质属性是满足人们的需求。”邹岭表示,纵观互联网在中国这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于网络交流的需求基本上还建立在生理需要上。正是这样一种需求,催生了传统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上一大批打着“神器”名号赚眼球的产品。
但对于90后来说,由于他们生长在一个互联网时代,对于互联网的看法也更为纯粹。当众多移动互联网社交应用不断模仿微信和陌陌曾经走过的IM道路时,友加却更为主动,将产品打造成了一个手机平台的超主流社区。
进入友加,用户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的是一种十分明显的“社区”气氛。除去一般社交应用的单独交流功能外,友加还能够让用户与来自天南地北的陌生人直面对方,实时沟通。
“很多90后都喜欢泡贴吧和QQ群,其实并不一定是要和谁交流,只是在单纯地享受社交的乐趣而已。”邹岭认为,这种活跃、热闹的社区氛围,正是当前许多交友APP所忽视的。“现在很多APP都强调要用户努力去找兴趣相投的朋友,于是很多人试了几次,有了挫败感,就失去了继续用下去的兴趣。这样的特点在注重自我的90后身上尤为明显。”
据友加官方数据表明,截止到2014年6月为止,友加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三千万,日活跃用户超过10%,在同类产品中居于领先地位。
“70、80后是当前互联网的主流人群和统治者,但在今后,95后将代替他们接管互联网,用一个词来表示就是‘超主流’人群。”邹玲说,“友加所打造的就是95后‘超主流’人群的第一网络社区。”
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正处在一个寻求突破的时代,上到居于统治地位的微博微信、下到遇见、连我等“夹缝”产品,无不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中苦苦探索着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但正如邹岭所说,互联网的未来是95后的未来,“只有把握住95后的产品,才能占领下一个时代的先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