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中国互联网还没有伟人

2014-08-06 10:52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一飞网 镜辟天下载 泽雨孔令奇 wcgwe wow潮汐王子 航晟吧 女忍者肉便所 叶选宁倒薄 亲前婚后19楼 查凌睿 男色天下图片 乔弟海岸 嗔你呆呆不解意 张优雨 猎兽都市

褚时健 中国互联网 互联网产品

如何才叫“伟人”?

伟人是让人控制产品,而不是用产品去控制人。伟人是用产品服务用户,用善激励用户,而不是用产品胁迫用户,用恶驱动用户。伟人有实力去实现他的真情怀,而不是被情怀拖累,或者把情怀当成遮羞布。

中国互联网里有木有伟人?

说说一家之言,现在还没有。就拿公认最优秀的产品微信来举例。Allenzhang是少见的有真情怀的产品经理。

微信朋友圈这个标签上总有一个红点,潜意识里你总想把这个红点消掉,它驱使你不停的去点击朋友圈。这是一个心理负担。我们就被催促着,不断裹胁进朋友圈的洪流。

不少小白用户因此而烦恼,但都不知道如何把红点关掉。可不可以默认就不要出现小红点?或者改用不那么刺眼的比如蓝色?

红点就是要不间断的引起你重视。为消掉它而去浏览。在这里套进了一个人性的弱点。

现在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开始显示阅读数。这不太健康。原本就是想随便写点东西,但阅读数一显示,压力就来了,几乎没人能做得到“任你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

好的产品不能给用户心理负担。你发出去一条信息,在微信上是不会显示对方是否已读的。这是微信做的非常人性化的地方。但比如米聊,会显示对方是否已读,这对接受者是无形的压力,没借口说没看到了。

微信越发象一款社交游戏。令用户沉迷,上瘾,离不开。10岁大的小孩也刷微信,一群人聚餐,一家人在客厅,每个人都捧着手机刷朋友圈,近在眼前,却形同陌路。当对面那个人拿起手机,你也不得不拿起手机。这是一种封闭和隔阂的气场。

微信对人的强大粘性,慢慢地转化成对人的控制。这种沉迷,利用的是对人的内心的“小我”的满足,但对更高层面的“自我的精神”是没有滋养的。物极必反,微信如果继续这样控制用户,就很有可能会遇到它的瓶颈。这可能是它的命门。

再以竞争激烈的安全产品为例。

几款领先的安全产品,一开机就告诉你得了多少分,打败了多少用户。这是跟微信的红点一个类型的引导,但更极端,它把人心里的潜在的不好的东西激发出来了。打败多少人,勾引你心里的恐惧落后、竞争意识、还有攀比。这都是潜移默化的胁迫。

但有新出的安全产品反其道行之,不告诉你打败了多少人,而是拟人化,告诉你是健康、亚健康、还是有风险。这就够了。不要造成过多的心理压力。

其实整个中国互联网都已经习惯了,把业绩建立在用户的恐惧和烦躁之上。稍微优雅一点的,是建立在用户被引诱而生的贪爱之上。

在用安全卫士体检时,它们有时会给你一个大大的红色的0分,很夸张,很震慑。我们从小不想得0分。0分对心理上是个很大的冲击,低分是很多人童年的心理阴影。在很多家庭,低分是跟耻辱和棍棒连在一起的。可不可以不用分数?只是告诉你,电脑有风险。

你若要卸掉安全软件,它们会用红色的叹号来警告你:不安全。可不可以换成蓝色的提示?引起关注,但不用恐吓的方式。

可不可以用另外一种思想来做产品?不骚扰,不胁迫,不引诱。慢慢的潜移默化,深入人心。这样不至于背负太多,能给用户一款小而美的产品,轻松的体验。

颜色一直在被滥用。

红色里有很大的能量:火焰,扑腾,狂躁,夺取的决心和占有的欲望。蓝色是冷色调,不会有大的外向的控制性质的能量,安静,收敛,平和。你看到什么颜色,就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是说不出来的潜意识。使用颜色本身就是一种潜藏的操控。

中国商界里有一个人非常喜欢在公开场合穿红色,史玉柱。就算在《赢在中国》决赛现场,10几个评委都是深色西装白色衬衣,他也独一无二的穿大红休闲衣。他一直是个精通人性的操控高手。

这跟美学相关。

再比如,很多互联网产品就是密密麻麻把功能都罗列在那里,满满的,上下左右都是按钮,很实用,但不舒服。一般人感觉不到不舒服,就算感觉到也不知道为什么。

你是否注意过美国主流的互联网产品,主背景常常是精致的图片,就算不用它,摆在那儿看着也觉得舒服。只有最多3个大按钮,3个主功能,一般人够用了。大量空间留白。更多功能在二级页面,少数专业人士才用得着。

一个人的家里,不能把东西塞得太满,多了就会乱,各种东西的能量容易相互冲突,造成不好的能量场,人的心情就会受到影响。一间屋子,5成满就好;抽屉,7成满就好。万事万物都是能量体,人也是,椅子也是,有距离才能相安。处处留白,错落有致,人就舒服。

再看微信。虽然allenzhang一直在拒绝来自内部的各种要求,但今天的微信还是有过载的苗头。“我的钱包”里已经塞了太多东西、太多利益,还在加。它被过度利用,开始承载腾讯的未来,这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乔布斯的家里,几乎是家徒四壁。当然,他算是一个极端。他对美的追求是极高的。很少有他看得上的东西。不美的东西他宁愿不要。

这是常人接受不了的。他的精神满了,在哪里都会充实。只有内在精神上不饱满,才会有外在的需求。但普通人尤其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不是这样。“满满的产品”也是被用户“选择”出来的。

中国人饿了很久,忽然给顿饱饭吃,就拼命往嘴里塞。我们有长期被胁迫、被压抑的历史,于是就习惯了,没有了还反而不适应。有位老法师讲,现代人,“听骗不听劝”。

近代以来,中国人长期有不安全的心态。看到什么都想拥有,不拥有就难受。其实邻居家有一个,借过来用用就好。但我们偏偏喜欢占有,要把家里塞满。

很多人喜欢把电影、音乐都拷贝一份放在硬盘。其实这些东西随便搜索一下,就能搜出来看。这是因为普遍存在的不安全感。精神状态的满足感比较低。

现在的软件,大部分都是功能的堆砌,无美感可言,还停留在物质层面的满足上。大而全,一看就像是暴发户做的,“土豪”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似乎做公司也是这样。其实没必要每一家都要做一个安全、一个搜索、一个邮箱、一个云、一个团购。从社会的角度,浪费资源。能力和人力可以拿去做更创新的东西。但他不安全,人家有,我也要有。

我们一直缺乏从精神层面去引导用户。培养他们独立自主、自由轻松的气质。这种气质是有未来的,是有益的。中国的经济发展了30年,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有更多的精神追求,他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的数量,不再满足于功能的罗列,有更高的品位和审美。

可以先打动这一类用户。

实操层面。要做出美的东西,对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和视觉设计师的要求很高。他们要能“创造性”地设计。

一般的研发团队,程序员跟交互+视觉设计师的人数比例是10:1,最好要至少到10:3。10:1主要是保证易用,10:3就能同时要保证美观,要有愉悦的感觉。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