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记南京军区某气象水文中心科技干部群体
新华网南京7月17日电(陶善付、苏锐锋)“经会商,气象条件具备,起飞!”
“导演部临时设局,令我部开赴某地,请你部提供途中相关站点的天气情况。”今年5月,中心接到参演部队支援请求后,把参演部队的需求当作“分内事”,安排工程师王亮全程跟踪部队动向保障。
“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保障能力是这次演练根本出发点,但战场情况不能凭主观臆想,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和传统方法优势,为打得赢提供精确保障才是我们的追求。”张群带领科技干部群体观云测风,结合掌握的驻地气象水文历史资料,共同进行天气会商。短时间,一条含有“21时30分下小雨”的气象预报信息传到指挥所。21时03分,天上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遭敌强电磁干扰,卫星通信中断!”2012年的一次野外机动保障演练中,导演组突然改变演练预案,增加演练险情。
“气象水文条件复杂多变,准确预测难度大,每次保障科技干部都要承担很大风险,像是在刀尖上跳舞。”中心总工程师于永锋说。
这些气象“把脉人”,就是南京军区某气象水文中心的科技干部。近年来,这个用天气“双刃剑”服务保障部队的群体,先后参加总部和南京军区组织的重大军事活动保障任务30多项,创下了“零差错”纪录,被官兵誉为“观云测雨神算子”。
2013年9月,某沿海地域,南京军区“使命行动-2013A”跨区机动演习远程立体机动即将开始,万人千车集结完毕。然而,接踵而来的台风“万宜”和“天兔”,对参加演习部队安全构成威胁。
“现代战争需要气象水文全程参与作战、全程保障作战、全程服务作战,只有从保障后方走向战场前方,才能发挥军事气象水文服务保障的最大效益。”中心主任张群说,为摸索提高战斗力的方法路子,中心科级干部群体和时间赛跑,业务正规化建设、战备规范化建设等经验和做法相继被总部和南京军区转发,提纲起草了全军气象水文业务建设法规多部,多次被表彰为“全军气象水文工作先进单位”。
很快,中心科技干部将预测结果送到导演部:“万宜”将以较快速度北上转移,对演习地域影响较小,可按原计划进行;“天兔”移动速度较为缓慢,在参演部队撤离前不会构成威胁。事实证明了这个结论的正确,演习在“一快一慢”两个台风间隙顺利完成。
“有了你们的精准预报、优质服务,我们又多添了一分打赢底气。”演习结束,参演部队致电中心表示感谢。
没有气象水文信息情报怎么搞保障?平时依赖信息技术搞保障的科技干部们发出了这样疑问。
为了练就刀尖上跳舞的硬功,科技干部坚持环境围绕战场设、情况围绕战场出、手段围绕战场建,通过“淬火”强素质、增能力、长本领。
仲夏,东海滩头,一架新型无人机首次试飞成功。现场的官兵欢呼起来,带队的部队领导感慨地说:“这次试飞成功归功于气象‘把脉人’。”
3人入选军区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参与完成国家、军队重点科研项目32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26项,参加总部、军区组织的重大军事活动气象水文保障任务80余项……中心科技干部已经把当代军人的使命担当融入血脉,促进中心保障能力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组建第2年,就参加了淮河流域特大洪水抢险救灾行动保障,并被南京军区表彰为“抗洪抢险先进单位”;组建第3年,圆满完成南京军区首长机关适应性远航训练活动保障任务。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