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中药煎服讲究多:选对容器 控制火候 掌握时间

2014-08-15 14:00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刺杀希特勒百度影音 大狗狗影视网站 叶子楣百度影音 z108弃城百度影音 黄祖儿 杨贵妃 三九电影网 朴妮唛第二部种子 望乡百度影音 韩国电影擒爱记 异星战场完整版 新笑傲江湖 百度影音 乙未豪客传奇全集百度影音 前卫电影网

  掌握时间

  首先我们要选对煎药的容器。煎药时最好用陶瓷器皿中的砂锅、砂罐,因其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且传热缓慢,煎药时锅内的水分不容易被蒸发,能很好地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溶解,使煎出的药液保持原来的成分和功效。需要注意的是,砂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产生裂纹,因此,刚煎过药的砂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可放凉后再清洗干净。另外,砂锅上的油污不能用洗洁精浸泡,以防污水渗入细孔中。可用喝剩的茶叶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热,用刷子刷洗,然后再用清水冲净。洗好的砂锅要等到完全干燥后再收起来。

  服药时间,也须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一般说来,滋补药宜在饭前服用;驱虫药和泻下药大多在空腹时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宜在饭后服用;安眠的药物应在睡前服用。无论饭前或饭后服药,都应略有间隔,在饭前或饭后1~2小时为宜,以免影响药效。

  中药汤剂是临床治疗常用的剂型,历代医家都很重视汤剂的煎法。明代医家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医家徐灵胎也指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效之不效,全在乎此。”中药的煎煮方法与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药效和药材质量及有效成分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与其密不可分。

  有些矿物、贝壳类药物质地坚硬,不宜煎出有效成分,如生石膏、生龙骨、生牡蛎、生石决明、珍珠母、紫贝齿、生龙齿、生蛤壳等应当先煎——将这些药物先煎煮10~15分钟再放入其他药共同煎煮;

  有些粉末状药物及细小的种子类,为不使其浮散、粘锅和便于饮用,如滑石粉、车前子、葶苈子、旋覆花、辛夷等应当包煎;

  不同的中药有不同的煎煮时间,才能使药效发挥出来。为保证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出,煎药前需浸泡半小时左右;煎煮时间一般为,一煎煮沸后15~20分钟,二煎煮沸后10~15分钟。

  还有一些胶类,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等应当烊化——用煎好的汤药溶解内服或蒸融混入服用。

  有些较贵重或不宜入煎的药物多制成散剂,如三七粉、羚羊粉、琥珀粉、沉香粉等应当冲服——将这些药粉用煎好的药液送服或撒入药液中同服;

  有些含挥发性成分或不宜久煎的药物,如薄荷、紫苏叶、砂仁、白豆蔻、钩藤、番泻叶等应当后下——在其他药煎煮得差不多,要出锅前5~10分钟时再加入,稍微煎煮即可;

  如果家中没有砂锅、砂罐,退而求其次可以选择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不锈钢锅传热过快,煎药时要经常搅拌,否则很可能会糊锅。煎药时尽量不要使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因为铁、铜、铝都是活泼元素,容易与中药中的多种化学成分发生反应,降低药效,甚至会产生毒副作用。特别是铁锅,可以与中药中的鞣质成分发生反应,生成鞣酸铁,产生黑绿色沉淀,使药汤有铁锈味,服用后引起恶心、呕吐,给患者带来不适。

  控制火候

  一剂中药,一般煎煮两次,合并药液后分早晚两次服用。危重病急时可多煎频服,使药力持续。

  知识延伸

  □ 张 静

  煎药时火候的控制,主要取决于不同药物的性质和质地。发散药及其他芳香性药物(一般感冒药和治疗脾胃的行气药中较多见)应避免久煎,可用“武火”迅速煮沸数分钟后,改用“文火”略煮即可,以免香气挥散,药性损失。而补益药一般可久煎,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药力完全发挥。

  (作者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中药房)

  如果您煎煮的中药,付数少、剂量小,比如感冒药,时间则宜短;如药量大、药味多,自然所需时间就长。

  选对容器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