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助小微科技企业破瓶颈无形资产融资等模式获推广
本报讯
我国正在京津冀等八个地区开展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已经进入了中期评估阶段。日前从多个试验区获悉,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推进,各地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在解决融资难问题上,探索出无形资产融资等更有针对性的新模式,未来有望向全国推广。专家表示,科技企业尤其是小微科技企业通常缺乏有形抵押物,通过金融机制体制的创新,可以更好地提高融资便利性,为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有效的融资支持。
2015年8月28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印发《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确定在京津冀、上海、广东、安徽、四川、武汉、西安、沈阳等8个区域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根据安排,2017年后,要滚动部署年度改革试验任务,组织开展对试验区域的中期评估,适时推广重大改革举措。
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的信息显示,经过近两年的改革试验,各地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方面有了新方式,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更有针对性。据悉,有关区域围绕科技企业轻资产的特征,突出高成长性的优势,设计股权融资、无形资产抵押、投贷联动等创新融资新渠道,着力缓解融资难问题。上海在股权交易中心试点开盘“科技创新板”,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科技创新,42家中小企业通过股权和债权获得融资1.6亿元。北京探索出了无形资产融资新模式,近70家企业以版权、专利权作为租赁物,获得融资超过13亿元。武汉开展投贷联动试点,组织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会,当天就有3家科技型企业获得1.15亿元投贷联动资金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科技企业尤其是小微科技企业,通常缺乏房产等抵押物,因此金融机构在给这类企业授信时往往较为谨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融资的便利性。因此,一些银行已经开始探索“以关联企业从产业链核心龙头企业获得的应收账款为质押的融资服务”,随着“互联网+”模式的兴起,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征信、普惠金融等创新技术,为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交易平台和融资解决方案。
“如果银行做无形资产融资,未来是有很大空间的,但是也需要解决一些基础制度和设施方面的问题。”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一方面是对于无形资产进行保护的法律完善程度和司法力度要足够强,保障其价值不受损害;另一方面则需要相对发达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只有能够做到有效评估无形知识产权的价格,才能在此基础上讨论融资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林远
(责任编辑: HN666)
看全文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助小微科技企业破瓶颈无形资产融资等模式获推广》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