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可穿戴的未来 不是戴个手环那么简单

2018-03-27 11:56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游戏币交易平台 游戏王zexal 宝物网 游戏猫 雪缘网 to love第三季 地铁酷跑小游戏 球探网篮球即时比分 3d试机号今天

原标题: “可穿戴”的未来,不是戴个手环那么简单

以谷歌眼镜的亮相启幕,近年来,由智能手环、手表、头戴显示器等领衔的各类可穿戴设备迅速“蹿红”,悄然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

但是,在“可穿戴设备之父”、麻省理工学院人类动力学实验室主任阿莱克斯·彭特兰教授看来,现有的可穿戴设备离他的理想相差甚远。当他于30年前首次提出“可穿戴设备”这一概念并成立“可穿戴计算”项目时,他认为可穿戴技术将能在医疗健康、城市管理等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人们玩游戏的装备和跑步时的追踪器。

误读 不应只是耍酷的“玩具”

今天的热词“可穿戴设备”,在30年前还是一个闻所未闻的概念,但有一个人,却在无线网络、移动手持设备等都还没有出现的情况下,不仅设想了这样一种可穿戴技术,而且在实践中启动了名为“可穿戴计算”的项目。

这个人就是阿莱克斯·彭特兰,麻省理工学院人类动力学实验室主任。在近30年的执教生涯中,彭特兰共培养了50多位博士,其中一半成长为该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四分之一的人成为创业公司创始人,另有四分之一的人成为业界相关领域的中坚力量。他的实验室迄今为止共孵化出了30家高科技企业。

2011年,《福布斯》评选彭特兰为全球大数据权威,但他更广为人知的名号是“可穿戴设备之父”。后来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声名鹊起的科学家,比如一代电子狂人史蒂夫·曼,以及谷歌眼镜的研发者萨德·斯塔那,都是彭特兰的学生。事实上,除了谷歌眼镜,彭特兰还领导了如今被日益广泛应用的人脸识别技术,以及基于GPS的定位技术。

在彭特兰自己的可穿戴设备项目中,目前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款叫做社会计量标准的可穿戴设备。这个设备仅卡片大小,配备了测量佩戴者运动的传感器、捕捉声音的麦克风、检测附近同类设备的蓝牙,以及记录面对面交流的红外线传感器。在这款设备的帮助下,彭特兰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远远超过被观测者所说的内容本身。比如,在玩扑克时,这款设备10次中有7次可以准确判断某人是否在牌桌上耍诈;能够在5分钟内预测谈判双方谁是赢家,正确率达87%;甚至在男女的闪电约会还没开始时,就能准确预测约会是否能成功。通过在人际互动中使用社会计量标牌,彭特兰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人们对工作是否满意,工作效率是否高效。截至2013年,已经有几十家研究机构和公司使用了该设备,其中不乏世界500强公司。

但是,作为“可穿戴设备之父”,彭特兰对当下可穿戴产品并不满意,他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不会佩戴任何一款可穿戴设备,因为现有的设备都没有达到他理想的标准。

在彭特兰眼里,可穿戴设备从来都不是耍酷的玩具。因为可穿戴设备的核心是获取数据,作为全球大数据权威之一,彭特兰认为,应该在医疗、金融、城市建设以及犯罪预测等多种领域,推广可穿戴设备。

比如医疗领域。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应该可以随时监测人体状况。人们都是生了病才去医院,有时会错过最佳治疗期,如果有设备随时将人们的健康数据传送给医生,那么,就可以变病人找医生为医生找病人,而这点对普遍进入老龄化的当今社会尤其有意义。但是,现有的可穿戴设备的传感器只能获得一些简单的生理信号,甚至连获取通常的血糖指标也都无法做到。

除了早发现早治疗,可穿戴设备对医疗领域的意义还在于,可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比如发烧,仅仅在病人来到医院后采集体温是不够的,因为发烧症状背后可能的疾病种类有4万多种,但一定时间内持续测得的人体各种数据则可以帮助医生迅速判断究竟是4万多种疾病中的哪一种。

另外,大数据分析对于传染病的监控和预防也有重要价值。比如,通过对已患流感的人的行为和位置进行监测,让大家了解到流感人群的实时分布地区,人们就可以有效规避自己与流感患者的接触,降低被感染的几率。

在金融领域,大数据的商业价值更为直观。彭兰特设想,通过分析银行卡的消费路径以及消费地点数据,连锁店运营者可以知道哪些店可以合并,哪些店需要撤销,哪些地方需要开设新店。同时,利用对消费者行为习惯的数据分析,如人们去超市的时候是不是顺道去了加油站、药店、花店等,房地产行业可根据数据来安排购物中心里哪些商店应该设在一起,哪些应该分开。

大数据对于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更是意义重大。利用对人们出行习惯和消费行为等数据的分析,可以指导整个城市公共资源的分布;通过对犯罪地点数据的分析,能够预测出犯罪高发区,可以在这些地区部署更多的警力。

基于以上对于大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彭特兰总结,当前大数据最基本的核心作用是让其为激发生产力发生相应的变革,使得普通用户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大数据虽然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不可对其进行过于神话的应用。”而要充分应用大数据,则必然要发展可穿戴设备,因为它是数据的搜集者。“现在有很多关于怎样提高组织效率、如何治理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理论,但所有的理论几乎都缺乏足够庞大的数据支持。”

困境 三大问题制约技术发展

导致可穿戴设备差强人意的原因在于目前的传感器还不够智能。在彭特兰的理想中,完美的可穿戴设备是不需要通过交流就能清楚洞察佩戴者想法的。“比如,我不需要知道我现在的脉搏数,但手环应当知道我今天过得怎么样,身体是否健康,情绪是否愉快。”

但是,三大挑战限制了可穿戴技术的突破。

一是技术挑战。可穿戴产品面临传感器、电池续航能力以及蓝牙功耗三大核心技术挑战。现在的传感器在灵敏度、精准度、体积以及有效距离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缺陷。

而最大的技术梗是电池续航能力。2016年2月初,CES展会在拉斯维加斯举行,参展的可穿戴设备种类繁多,虽然造型都非常精致,但最关键的电池续航问题仍没有得到改善。Armour健身追踪器的续航时间为5天,Fossil Q Dreamer智能手环能够持续工作的时间也在5天左右。号称可持续工作1个月的卡西欧 Android Wear智能手表只能够在作为电子手表使用的时候实现这个续航成绩,一旦作为智能手表使用,续航时间便降为1天左右。

移动电子医疗公司Fitbit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James Park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想要改善电池续航是非常困难的,锂离子电池的功率密度每年增加几个百分点是可能的,但“我们别想着电池技术能够在短期内实现巨大的飞跃”。

二是应用挑战。现在的可穿戴产品应用还非常有限,主要原因是不能提供真正所需要的信息。现在的可穿戴设备只能给出某些单一项目的数据,比如跑步步数。但是,我们需要的是这次跑步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要实现这一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