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智能可穿戴设备悄然走进现实 成潮流新宠
时下,在电子消费品市场上,智能化的新产品层出不穷,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可穿戴在身上的智能产品也纷纷亮相,运动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医护设备等等,除了带来新鲜的生活体验,还解决了人们的实际需求,提升着生活品质。
可穿戴智能产品消费热正在兴起
喜欢晨跑的保定市民老吴,最近在一家手机商城购买了一款运动手环,卖场人员介绍说,戴上它,每天走了多少步,消耗了多少热量,在手环显示屏上一目了然。而且,晚上睡眠深浅和心率情况,手环也会记录。此外,该产品的另一个功能是,通过手机蓝牙,运动时有来电或短信,手环可及时震动提醒,这样,锻炼时就不必总看手机了……一番讲解,让老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时下,在消费市场,依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可穿戴智能产品逐渐步入人们的生活。而在这些新产品的背后,人们总能看到各大手机品牌厂商或者互联网企业的身影。
智能可穿戴设备悄然走进现实成潮流新宠
苹果、华为等推出的智能手表,已经为消费者熟知,而多家互联网企业,也相继拿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比如,国内一家著名的互联网企业,最近就推出一款可穿戴智能产品——儿童卫士手环,一上市便颇受家长关注。这款产品不同于运动手环,它面向的用户群体为3至12岁的儿童,专为防止儿童意外走失而设计,它的主要使用方式,是通过定位、安全预警和通话连接三个功能,让家长实时知道孩子所处的地点,保障儿童外出安全,防止出现各种意外。
不仅针对儿童市场,面向老年人的可穿戴智能产品,也开始丰富起来。69岁的退休教师李兰平老人,最近就得到省会一家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赠送的一块智能手表,可用来全天监测他的血压、心率以及日常活动量等数据,此外,这块手表还具备一键呼叫子女或者养老服务中心的功能。
除了智能手表,智能拐杖也为老年人的健康和行走保驾护航。在省会中山路一家全国连锁的智能生活体验馆,记者看到这样一款拐杖,外形上与普通拐杖没有两样,不过,当你拿起这个拐杖后发现,它的科技感十足。拐杖头的部分嵌入若干机关:前端隐藏着一个大灯,中间位置是一个扬声器,下面有一排控制按键,而拐杖头部侧面还有一个sos按键。另外,在拐杖上还装有一个摄像头,当持杖人出现意外跌倒情形,拐杖不仅会启动sos紧急呼救,还同时开启摄像头,拍摄照片和实时视频,并自动拨打家人电话,把这些信息传送到家人手机上。
在可穿戴智能产品市场,智能医疗产品市场更受到消费者青睐。走访可穿戴智能产品市场,记者更多看到,在这些设备中,更主要的卖点还是医疗健康功能元素。一家医疗设备公司的经营者赵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可穿戴智能医护设备,大多是通过内置的芯片和传感器,记录并向用户提供关于他们生活方式的信息,大部分涉及健康监测,譬如体重、运动量以及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心跳脉搏等一系列人体数据。从血压、心脏功能监测到服药提示等功能的产品,通过网络和实体店,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欧洲一家专业医疗设备公司驻华北区域经理田学军告诉记者,不远的将来,迎合市场需求,可穿戴医疗健康设备产品供给将极大丰富,而且在可穿戴设备大军中有渐入主流的倾向。
对接寻常消费启动市场蓝海
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体验,可穿戴智能设备集各种通信功能于一身,接入云网络,发挥着随身的功能监测与网络通讯作用。
田学军介绍,说起来,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兴起,也才短短几年工夫。而且这个过程,还伴随着从“高大上”的科技竞争,转向针对现实需求的市场较量。
2012年,某国际互联网企业巨头推出一款眼镜,将“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带入人们的眼球。这款眼镜最“惊世骇俗”的特征是“拓展现实”,它集智能手机、GPS、相机于一身,在用户眼前展现的现实信息,只要眨眨眼就能进行拍照上传、收发短信、查询天气路况等操作。同时,它还具备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的神奇技能。
该款产品的亮相,可谓在互联网科技拧开了“可穿戴智能设备的魔瓶”,时间不长,百度公司为了展示自己的技术实力,在戛纳国际创意节上,展出了一款名为“百度筷搜”的电子产品。据称,这款筷子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检测食物的盐度、糖度、ph值、油质、温度等信息,为用户辨别食品是否安全提供帮助,并将这些信息传输到智能手机上。比如,在检验食用油的品质方面,检测结果能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回锅油和地沟油无一例外被打入差等档位;在检验饮料和水的ph值方面,如果用户是弱酸性体质,该产品会推荐用户饮用弱碱性饮品;在分析水果成分方面,该产品可以分析出水果甜度、品种和产地等。
但很快,这些互联网科技公司意识到,“高大上”的东西只能博取眼球,形成不了现实市场需求。于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跑鞋等一系列接地气的“亲民”产品呼啸而来,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争夺这块新兴市场,三年前,三星、苹果、微软、华硕等纷纷行动,使出各自看家本领,将可穿戴设备在很短的时间内打造出来,一时间,在消费电子行业成为市场宠儿。国际知名企业产品大卖,惹得国内互联网企业和手机厂商按捺不住,盛大、360、小米科技争先恐后推出自己研发的产品,切分可穿戴智能产品的市场蛋糕,短短两三年时间,可穿戴智能产品在消费市场掀起了一场风暴。
目前,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已经从概念走进现实,它们的出现将大大改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可穿戴智能设备种类很多,但一个共同特征是,具备一定的医疗能力成为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医疗功能正逐渐成为此类产品标配。
在这个功能上,可穿戴式智能设备最为直接的功效是建立人和科技全新的交互方式,以及由此为每个人提供的专属、个性化的服务。由此,就为准确去定位和感知每个用户的健康现状提供了依据,在找准直达用户真正有意义的医疗需求的前提下,为用户展开各种具体的针对性医疗服务。
可穿戴式智能设备产品市场趋于繁荣,自然还有赖于中国经济稳步发展、人们整体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让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乐于花钱去购买各种健康设备给身体多一份保障,这都成为可穿戴设备市场前行的助推力量。
普遍看好的市场前景,已经让国内外科技和互联网等公司推出的一些产品,或试水,或已尝到甜头,为今后振翅高飞寻找垫脚石。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面市之初的两三年,可穿戴智能设备还是个不起眼的小众市场,但在未来三到五年后,这一领域可能创造出不菲的收入。有人估算,2016年,全球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的规模,将达到60亿美元。
田学军说,面对快速发展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产业,当前一个突出的矛盾是,这个新兴产品涉及的行业较多,即便一个行业,对不同的可穿戴智能产品的要求也会多样,而眼下行业标准缺乏,导致产品认证难。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