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互联网金融创业,为何一点也不酷了
据我了解,不少网贷平台都打起了退堂鼓,更多的平台则陷入到战略层面的迷茫期,不知道除了合规整改,应该做些什么,才能为备案后不确定性的未来提高一丁点确定性,让漂浮不定的内心稍得一丝安宁。
问题是,对行业而言,不再靠创业者的激情维系时,就一定是坏事吗?
我想,这句话也适合所有的创业者。历史洪流和行业规律,代表了某种客观性和必然性,不必把太多的主观因素考虑在内。
2017年12月初的新规之后,很多现金贷平台的业务在合规层面已经无法有效开展。有一些平台,胆子大,依旧在边做边看,赌一时半会查不到自己;有一些平台,已经转行,比如区块链和发币,追逐“暴利”的风口;还有一些大平台,则尝试在业务层面转型,降低利率,引入场景,艰难整改。更多地小平台,本来也是草台班子,三五个人,早早就散去了。与之相应的,还有一众现金贷超市创业者,也都不了了之。
任何一个行业的持续发展,靠的都不是激情。激情靠刺激维系,刺激是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产物,来源于野蛮增长的大快朵颐,这种刺激,走向规范的行业注定提供不了,金融业尤其如此。
人才的流动往往是衡量行业前景的重要标志,既然人才还在净流入,说明行业前景仍然向好,那创业者内心的失望与无奈,又从何而生呢?
2010-2013年,是创业者的黄金期,当前行业内的中流砥柱们,大多成立于这个阶段。随后的两年,互联网金融迎来股权融资的高峰,受益的,也是成立于这个阶段的平台。资本的助力,对于平台后续抓住风口,起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在进化的长河中,对于个体的存亡,DNA既不会知晓,也不会挂牵。所有的无可奈何,可能都是命中注定。
不过,任何一个行业的持续发展,靠的都不是激情。激情靠刺激维系,刺激是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产物,来源于野蛮增长的大快朵颐,这种刺激,走向规范的行业注定提供不了,金融业尤其如此。
新阶段,新要求,与其在情绪上伤春悲秋,倒不妨顺势开启下一段旅程,不带丝毫情绪。
2014-2015年,是打工者的黄金期。恰逢传统金融机构迎来转型阵痛,大批人才出走,互金迎来了第一波人才“正规军”。这批人赶上了互金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得以大展拳脚,成就功与名。
当创业者萌生退意时,人才却仍在流入。猎聘网发布的《2017年人岗争夺战及职场流动力大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金融和互联网仍然是人才净流入最多的两个产业,互联网金融兼二者之长,依旧是人才求职的香饽饽。
几日前,杭州某家P2P平台创业者和我讲,砥砺数年,情怀全无,他“很失落地”准备转行,离开互金行业,去共享领域再找找情怀。
互联网金融创业,为何一点也不酷了持久战,打到最后难免变成疲劳战,疲于应付,无力创新,激情也就被消磨了。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