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罗永浩高调发布“次世代”PC背后的逻辑
罗永浩高调发布“次世代”PC背后的逻辑
2018-05-17 17:06:44 中国财经观察网·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吕途)5月15日晚,锤子科技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了新品发布会。在史上最大规模的科技发布会现场,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宣布其手机产品今后均以“坚果”命名,并带了所谓的革命性产品坚果R1和坚果Pro 2特别版。手机并不是全部,“次世代”PC交互产品坚果TNT工作站(显示器)更是在欢呼中“面世”。经历了“死里逃生”的锤子科技,在最应求稳的时候,却选择了新领域的闯入。在这背后,除了罗永浩想“定义未来”的壮志外,似乎还契合了目前同行业中相似的发展逻辑。
创业6年,发布了7款手机的锤子科技并不是“勤劳”的手机厂商,但却积累了一批忠实“锤粉”。而在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发布会现场,罗永浩对于手机环节的发布却是轻描淡写,在宣布产品正式应用“坚果”名称后,仅用了大约半小时的时间介绍了坚果R1的工业设计、性能配置、全新交互等方面的“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搭载了“骁龙845+8GB内存+1T存储”的坚果R1不仅是一部“强悍”的安卓旗舰机,它的另一个身份是坚果TNT工作站的核心“主机”。换言之,利用手机产品作为“纽带”,锤子科技正式涉足了PC领域。
“重新定义下一个十年的个人电脑”几个大字充斥着鸟巢中心的大屏,罗永浩直白坦述,锤子科技现已盈利,且做公司并不是为了“赚臭钱”,而是想用科技改变世界。
具体而言,坚果TNT工作站是基于Smartisan OS大屏版的桌面计算中心,采用了创新的人机交互TNT(Touch and Talk),通过改变底层交互逻辑,运用“全局手势+语音组合输入”的交互方式,将人们最重要的几个核心生产力工具重制,通过连接坚果R1旗舰手机,实现小屏到大屏操作演变。
而罗永浩口中的“重新定义”并不只是这一个显示器的独立存在,用于预测用户动作的水晶球智能功能(Crystal Ball)、提升用户搜索体验的发牌手智能功能(Poker Dealer)以及Smartisan office、IM、大爆炸、闪念胶囊等系统应用在效率提升方面彰显着优势。尽管罗永浩的现场演示频频“玩砸”,但在成功操作下特定动作的完成的确高效。
不过,发布会后仅一天,种种质疑声便随之而来。坚果TNT工作站作为坚果R1的附属品,二者定价过高,最高配置价位分别为14999元和8848元,“二合一”后高昂的价格并不能吸引大多数消费者购买;交互系统的应用被安静的场景所限,且抛弃鼠标键盘仅用语音交互,再便捷的Office三件套也完不成大量现实操作……
一时间,罗永浩的“革命性颠覆论”似乎更多地被当作为了笑话。不过,抛开初代PC产品的可行性,锤子科技除了手机外,电脑硬件、软件应用、交互系统的涉及和深入,在满足罗永浩“定义未来”愿景的同时,放在行业大背景下,也是手机厂商“寻出路”的表现。
众所周知,内外部因素交织影响下,智能手机市场还并未熬过“寒冬”时期。根据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出货8187万部,骤降27%,创下了历史最大跌幅。且在我国智能手机市场的“T字形”格局下,除了头部手机厂商以外的品牌均步履维艰。
以锤子科技来看,尽管罗永浩在发布会现场称目前已实现盈利,但其近年来的日子却并不好过。有数据显示,锤子科技在2015年亏损了4.62亿元。次年,在营收8.09亿元的同时,锤子科技的净亏损也在4.28亿元。仅靠手机产品驱动似乎难以为继。
此时,友商们也开始蠢蠢欲动。已坐拥“杂货铺”的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曾经扬言“不碰”笔记本电脑,但现在其笔记本产品在不断更新;前不久,荣耀也推出了首台笔记本电脑产品。不尽乐观的智能机市场环境下,这也被业界看作了手机厂商延伸生态领域后的较量。
从PC行业的大趋势来看,该市场也早已过了增长的高峰期,“红海”可谓已变为“血海”。而对于处在竞争更为激烈环境中的手机厂商而言,以硬件为根基的公司产品单一化易被淘汰。尽管PC市场销量较以往相比不尽如人意,但整体市场体量依然庞大,这也成为了手机厂商拓宽领域、寻求突破的方向。
此外,从近期势头正猛且IPO在即的小米来看,雷军放出了“硬件综合利润率不超过5%”的概念,一方面,这凸显了了小米公司高性价比的属性;而另一方面,也强调出小米并不单纯是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软件、互联网服务也成为了重要的利润来源。
综上来看,锤子科技在这个阶段高调发布PC交互产品坚果TNT工作站,且着重在软件系统等环节做出创新,可以视为罗永浩是在为梦想“蓄力”,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其在为公司发展求变的一种思路转换。
责任编辑:王婷仪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