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2018:一个互联网时代的落幕
2018,在年初几乎没人能猜到年尾的结局。年初,从大佬到普通从业者All in区块链,直播答题的火爆,行业一片热闹景像。而到了2018年的最后几个月,主题则变成了欠债、寒冬、转型、裁员,而且爆出不好消息的,多是此前的明星公司。这个冬天来得太冷,又来得太快。
站在年尾回顾整个2018年中国互联网的十件大事,我们发现,除了外在的大环境变化,更重要的是自身已经到达一个瓶颈。也许过几年之后,我们对2018年的定语会是:一个互联网时代的结束。
一、区块链从火爆到衰退
去年12月份,比特币还沉浸在从2000美元暴涨到20000美元的幸福之中,整个数字货币行业热情高涨,催生出了大佬云集的3点钟社群。年初各种ICO项目、虚拟币、交易所和区块链媒体扎堆涌现。
然而,随着各国监管政策的出台以及各种区块链项目割韭菜真面目的暴露,整个数字货币行业又开始进入断崖式的下跌。当前,比特币已从高位近20000美元跌倒了3790美元,一年时间跌幅超过80%。围绕各种交易所产生的维权纠纷也开始不断上演。行业的不景气也直接影响到了数字货币矿机厂商,已经提交IPO申请的全球前三大矿机厂商——比特大陆、嘉楠耘智和亿邦科技,纷纷暂停了上市步伐。
二、互联网企业掀起上市潮
2018年,中国互联网公司迎来一波上市浪潮。小米、美团、、、、蔚来汽车等公司则在美国上市。
在7月12日,史无前例的8家公司扎堆港交所同时敲锣,其中半数是互联网公司。截止2018年12月14日,上市的国内互联网企业有64家。这其中,有投资机构退出的周期性需求,也有资本市场寒冬之下,互联网公司转而在二级市场转寻求融资的现实困境。
流血上市,破发,已经成为2018年上市互联网公司的普遍现象。
三、今日头条和腾讯开启大战
2018年,今日头条与腾讯间上演了激烈的“头腾大战”,延续至今尚未平息。
腾讯和今日头条的摩擦由来已久,2018年,因短视频之争,腾讯与今日头条开始全面交锋。因抖音在春节期间的爆发式增长,3月,“头条系”遭遇了腾讯的阻击,腾讯开始在微信、QQ等软件内部阻碍、屏蔽来自“头条系”软件的内容分享。以此同时,腾讯在4月重启微视,用高额补贴,抢夺红人,阻击抖音。随着马化腾与张一鸣在微信朋友圈展开关于短视频抄袭和封杀的口头之争,“头腾大战”达到高潮。
腾讯在内部赛马,相继推出10多个短视频App,寻找短视频爆款,同时尝试接入微信、腾讯视频。腾讯虽然连连出手短视频,但终都没能取代抖音,随着微信在最新版本中上线了“时刻视频”功能,2019年,今日头条与腾讯恐怕还有一战。
四、ofo陷入困境
从企业高管被爆贪腐、海外市场频频退出到国内多处办公地点“人去楼空”、千万用户排队退还10亿元巨额押金,2018年,ofo从风光大道一步一步深陷泥潭。
2018年下半年,ofo再没有融资进账。在摩拜被美团收购,哈罗归附蚂蚁金服之后,戴威始终坚持ofo要独立发展。最终的结果是,ofo数次商业化尝试失败,资金链彻底断裂,供应商、用户纷纷讨债上门。
一项数据监测,从2016年到2018年,市场上共享单车企业,共累计融资额超过260亿人民币,但是却在三年内全部“烧光”不剩。ofo困境直接折射出共享单车行业发展的“畸形”——为什么明明是刚需的场景,偏都走到了不尽如人意的境地?
“谁杀死了ofo?”——是戴威理想主义的固执?一票否决权?还是恰巧赶上的资本寒冬?这个问题已经变得没有正确答案。
五、两起滴滴乘客遇害案
占据国内网约车市场最大份额的滴滴在2018年遭遇多事之秋。5月5日,空姐顺风车遇害,引发舆论哗然;时隔3个月后,8月24日,温州乐清20岁女孩赵某乘坐滴滴顺风车再次遇害,进一步加剧大家对滴滴存在已久的安全隐患问题的担忧,网约车安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大焦点。
8月26日,滴滴公布乐清顺风车乘客遇害一事自查进展,宣布自8月27日零时起,将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同时免去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及客服副总裁职务。
接连两起滴滴乘客遇害案,整个资本市场对互联网出行行业进行了重新评估:网约车是商业属性大,还是公益属性更大。
六、小镇青年,五环外市场被发崛
以拼多多和趣头条为代表的新平台,让业界见识了“五环外市场”压抑已久的消费活力。在三四线城市和乡镇市场中有着更强烈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欲望,然而这种欲望与需求长期被城市精英的需求与话语权所掩盖。
也正是这种欲望和需求,让拼多多和趣头条在电商和内容聚合平台几乎已经被巨头垄断的格局中杀出一条血路,开辟了新的战场。据财报显示,拼多多、趣头条第三季度净收入增速分别为697%和520.3%,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竞争对手。
中国网民规模已达8.02亿,四分之三的“下沉市场”正在被进一步激活,从以往的“家电下乡”、“手机下乡”等实体经济消费慢慢扩展到涵盖网购、社交、文化娱乐等互联网式消费。
七、新造车势力集中交车
2018年下半年,互联网新造车势力纷纷给出交付时间表,新老对决一触即发。
11月28日,威马汽车推出“Fast Pass计划”,针对其EX5新车,用户如在12与26日前付清全款,就可确保在2019年1月31日前提车。12月12日,小鹏汽车宣布G3正式上市,并同期启动交付。12月15日,蔚来汽车第二款SUV车型 ES6正式上市,ES8陆续交付中。
尽管在交付过程中,新势力造车问题不断,但是,新势力集体交付意味着智能车时代正式开启。更具行业意义的是,新势力造车在新能源供应链上的改造、OTA的完善升级等方面都在倒逼传统汽车行业研发和产品能力提升。
八、p2p爆雷
近几年趁着Fintech(互联网金融)风潮,P2P一下子得到井喷式发展。网贷平台成交量从2012年的212亿,一路蹿升到了2017年的2.8万亿,增长了132倍。高峰时期,整个P2P网贷平台达到5000多家。在高额返利的大额分红诱惑下,普通用户纷纷入套。
但随着监管趋严,从颇具名气的唐小僧爆雷开始,市场恐慌情绪蔓延至整个行业。P2P从一个时髦名词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存在。中间更是经历过有平台创始人跑路、有投资散户跳楼自杀的悲剧,市场一地鸡毛。
九、整治短视频
2018,短视频在迎来全面爆发的同时也迎来了全面整顿,“关停”、“下架”等关键词成为今年短视频行业内最常见的字眼。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