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互联网寒冬,不是深渊,而是阶梯
是的,寒冬时期,的确日子不会好过。
今晚知道了全公司第二波裁员的消息。我们部门人员本就精简,还要缩减60%的成本。
北京冻得厉害,而上海也下雪了。
今年冬天尤其冷。
对于普通职场人来说,上文里提到的别生孩子、别跳槽、别买车,就是反应过度的一种。
如今它是全球最知名的互联网巨头,阿里。
作为普通人,同样需要去了解行业趋势,既然我没法左右局面,那我就必须和赢家站在一起。
要做的是,先爬到山顶,随便踢块石头下去。
别怕,寒冬熬不过你们。
他的逻辑是:搬办公室可以,压缩奖金可以,但裁人我就拖着。
寒冬里的故事,总让人唏嘘。
中年人需要反省的是:你有没有时时站在上司身边,帮助他一起影响公司内关键决策者,让决策者感觉到你们团队有价值,可以晚点再献祭。
有些企业会砍掉有前途,但没有即时现金流的业务,有些企业会放弃某个在自己业务生态中很重要的环节,有些企业会放走很多有价值的人才。
谷歌如今也在反思,如果再遇到寒冬,应该如何避免之前犯下的错误。
当时在Level 3求救之后,谷歌破例收购了Level 3部分电缆资产,毕竟是自己的供应商,死了就没人给自己提供通信服务了。
09年,全球金融海啸后一年,一个辞职的公司高管,40岁重新创业。
好自信有木有?
那一年,我陪同Randstad全球CEO去拜访上海市副市长,副市长直接就问:保障大学生就业方面,外资企业有什么好的建议?
他叫雷军,9年后,小米上市,1000多个小米员工实现财富自由。
而他的团队,因为一个人都没砍,迅速出业绩,成为当年业绩最好的团队。
CFO告诉他,能维持好几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领导力专家Simon在TED演讲中也提过一个案例:
就算是中年的职场人,也能从寒冬中学到一些新东西,比如:企业如何裁员?有什么套路吗?哪些迹象说明我们要被裁员了?
今年,相同的天气,相同的诡异气氛,相同的想要最后一搏的姿态。然而,突然被告知了结局。就好像攒满了力气,却打在棉花上。
但在那个你跺你也麻的大环境下,Google很快停掉了招聘和投资的项目。
同时,因为金融危机的到来,很多优质资产价格都变得很便宜了。
如果她留在外企,上限也就是一个拿着1-2万月薪的HR经理而已,是企业推了她出门,反而给了她一个全新的机会。
然后一周过去,总监突然没了声音。再然后,我被通知项目解散了。
我拿恋爱做一个不恰当的比方,你知道你男友要争取到你爸妈的支持,也别觉得那是你男友自己的活,你也有义务帮助他趟平阻碍,顺利赢得岳父母的青睐。
但其实表功是非常重要的职场沟(求)通(生)方式。
06、保护好身边的人
很多90后小伙伴没有经历过,其实互联网企业如今恐慌性的裁员,控制成本,这和当年外资企业的做法,也没啥两样。
我们往往觉得把老板安排给我们的工作做好就是向上管理。其实真正的向上管理,是帮助你的领导去影响他的领导。
就算是谷歌,也在反思2008年时公司应对危机的反应过度。
很多人只记得猪都能飞,却忘记了前半句中,推着石头上山的无力感,以及被滚落的石头(时代)砸中裹挟着滚下舞台的痛苦。
为了节约1000万的人员成本,公司董事会开始讨论裁员计划,但公司老板Bob拒绝裁员:他不相信人头(headcount)能解决问题,他认为人心(heartcount)才有价值。
Bob在宣布计划时说:我们每个人都牺牲一点,相比完全牺牲我们中的一部分人,要好很多。
我还记得当年外资企业的裁员,每个部门分发指标,一定要走人,不管业绩如何。
如今看来,这些似乎都还管用(吐槽一句,不管是不是寒冬,都应该存钱,帮助朋友、给父母帮助吧……)
每一个寒冬,都是给有准备的创业公司的一次机会。
他回答:
那个当年碎自己名片的HR小伙伴,第二年春,加入了一家猎头公司,自己做了猎头。
以互联网行业为例,移动互联网风头过后,已经形成了BAT+TMD(头条美团滴滴)的垄断格局,这些公司还在不断渗透到各个领域,想要绕开巨头创业,几乎没有机会。
互联网寒冬,不是深渊,而是阶梯
2018-12-20 08:03 来源:互联网早读课 公司 /人才 /互联网
但如果有些业务,虽然没法立即变现,但是成本不高,而且对于完善业务生态,未来在资本市场讲故事,有着重要价值。
08年的中秋节,雷曼兄弟宣布破产。
原标题:互联网寒冬,不是深渊,而是阶梯
那为什么要砍掉呢?
否则失恋的时候,不能只怪男友无能。
后来,他自己去开猎头公司,很多在各处的下属都赶去投奔他。
当时,我每周参加公司管理层例会,做会议纪要,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08年底大家谈的全是寒冬、裁员、缩减开支。
如果裁员的刀砍在自己身上,也别太纠结。
断臂求生的企业,虽说壮烈,但你到了不得已断臂才能求生的状况,至少说明你往往不是行业领军企业,更不是管理成熟的企业。
但其实,如果可能的话,为身边的同事和下属做点事,未来会收获很多。
99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一年,一家小公司,18名初创员工,在杭州湖畔花园的一个居民楼里开始了创业。
他说:欧洲只比中国更糟。
谷歌在寒冬季节买买买的实力,固然不是所有公司都有。
作为中年人,我们很难承担失业带来的影响,所以要有求生欲,把失业的概率降到最低。
但我想说,寒冬季节里最重要的一项注意是:不要怕,春天在不远处。
2008年金融危机后,Google的创始人佩奇问CFO,假如我们接下来一分钱的收入都没有了,公司的现金能维持多久?
如果能以成本价多吃下一些现成的资源,谷歌会捡到很多便宜。
创业者需要弄清楚:什么时候是死亡濒临,每一分钱都要省;什么时候是有选择的节流,控制成本。
如果说今年和08年,还有什么共通之处的话,大约是求职市场的寒冬。
因为大企业,会在寒冬里犯错,会反应过度。
而这一点不仅是团队领导的责任,也是团队里资深中年人的责任。
市场上都没钱,投资人都很谨慎,原来5个项目里投1个,现在可能100个项目里也就投1个。我虽然手里有点钱,但也很慌啊。
我能理解这种心理。
我问:那为什么你说会好转呢?
其实谷歌完全可以多吃下一点。
2、冬天比想象中短
当时有一位HR裁完同事后,跑来我办公室,一边抹着眼泪,一边默默的碎自己的名片——她自己也被裁了。
它给员工一个信号:你是安全的。我们裁掉其他部门,是因为它们没有前途/冗员太多/烧钱厉害。
在经济下滑时,你感觉怎么做都是错。你会慌乱,然后会犯错,接着会丧失信心。
商业阅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热点阅读:
他们都很优秀,也都有大公司背景,和拿得出手的经历,但也要面临被优化的命运。
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一句经典:“站在风口,猪都能飞”。
雷军说过一句话:
作为“失业过”、“裸辞过”、“试用期被辞退过”的我,我能够理解那种心里堵得慌的感受,会让人质疑自己,会冒出很多错误的想法。
这个逻辑其实是有疑问的,按照过往每十年1次寒冬季的频率,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里起码会遇到3-4次寒冬季节。
可以负责任的说,这场寒冬,不仅仅是在互联网圈子,也席卷了整个职场。让人想起了《权力的游戏》里那句著名的台词。
冷静一下,喝杯茶,告诉自己:这不是我的错,我不怕。
写在最后
这句话,我想送给所有的职场人,无论是创业者,中年人,还是职场新人:寒冬是阶梯。
这样的玩法,越裁员,越死得快。我在之前的文章《哪些迹象,告诉我们,公司可能不行了?》分享过类似的案例。
有些人有权威,下属不得不服从,但决不会追随他们。因为必要时他们会牺牲下属和同仁,来保障自己的利益。
回头看,你会发现这几点都是错的:
之后我送他回家,车里我问他,欧洲的形势会好些吗?
上一个让人记忆犹新的寒冬,是在08年初。大雪瘫痪了铁路系统,很多人堵在火车站里过的年。
绝不能说寒冬来了,所以我不跳槽了,不买车了,不上床了。
这种心态上的恶性循环,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寒冬来临,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反应过度。
人到中年,要有求生欲。也就是要有警惕感。
再比如生孩子,随着现在子女养育的成本越来越高,我们可以自豪地瞎扯,生孩子最好的时间可以说是十年前,然后是现在。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