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假如苏大强来到《智造将来》 “都挺好”将更美好
郑安通过自己的奋斗,从纸箱厂女工成长为机械工程师,更是拉近了大众与科技的距离。她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纸箱厂车间女工,只因工厂老板萌生了造机器人的想法,4个人的小团队便一股脑儿扎进科技研发当中。而只有初中学历无法深入学习系统理论知识的郑安,参照网络上的坦克底盘照片,和团队耗费四五个月的时间做出机器人的原型。再一次次地优化性能,最终成功制造出能够拉动一吨重物、火场救援的“铁金刚”!
这档科技节目由蒋昌建跨界担任节目出品人、总制片人与主持人。大概没有听过蒋老师上课和打辩论赛的观众,是从节目主持人这个身份了解他的。其实进入电视行业以来,蒋昌建一直有着严格的自我设限,只参与科技、教育、文化三个领域的节目,而《智造将来》就占据了科技和教育两个元素。
“智能人居”不仅在日常生活细节上为老人提供便利,同时还考虑到他们的心理需求。节目现场展示的照片墙,每幅照片都是一个视频播放器,爷爷可以通过照片和视频慢慢回忆起家人。中间的全家福也被改造成视频通话系统,老人可以随时与家人连线。
科技除了在日常生活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在灾难救援中承担着重要角色。2010年的智利矿难救援,中国制造的重型履带起重机获得了国际专家们的一致认可,成为唯一被应用于这场矿难中的重型机械。历时69天的救援当中,这台起重机成功救出33名遇险者。
你可能会喜欢
给科技创新提供舞台,“暖科技”深入人心
令生活更美好更安全,科技就在身边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热门新闻排行榜
《智造将来》每期介绍3种科技创新项目,所有展示成功的项目都将进入节目“科技库”。比如科技项目“智能人居”,就针对患上阿尔兹海默症的贝贝爷爷,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远程看护方案。除了起床睡觉等日常生活作息时间会实时发送至家人的手机上之外,老人在家打开冰箱门,会有语音提醒他什么可以吃;打开药箱时,也会提示应该给老人服用哪种药物。针对可能走失的情况,“智能人居”为爷爷佩戴了智能手环,可以一键寻呼随时找到爷爷。
最新评论
蒋昌建坦言,团队形成了三条选择项目的思路:一是国际国内技术领先的科技项目,二是能高效解决大众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项目,三是来自青年科技创新者的项目。尽管青年科技创新者研发的项目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但看到这些立志于解决民生问题、愿意把自己的青春投入到科技创新的奋斗中的年轻人,蒋昌建觉得需要给他们提供这个舞台。
看来“高冷”的科技手段,通过节目的视角变得打动人心,科技的神奇和温暖随处可见。首期节目播出后,“微风微尘”的爱情故事令人动容。17岁就被确诊为帕金森病的张伟,罹患遗传性共济失调症的危丹,这对罕见病夫妇在对彼此的病情有着清晰认知的情况下,坚定不移地勇敢相爱。牛津大学生物医疗工程学博士研究生禤彦勋为张伟量身定做了步行辅助器,张伟重新站立,从在旁人搀扶下尝试迈动步伐,到独自缓步行走,再到推着危丹的轮椅前行,张伟结束体验后两人相拥而泣,嘉宾、观众无不潸然泪下。
而科技项目“视障电子辅助器”将图像信息进行转换,通过舌显示器形成温和的电刺激,在人脑中形成知觉,从而帮助视障人士判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运动轨迹。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由于拍摄难度等因素,科技节目的综艺看点无法与真人秀节目相比,但令人欣慰的是,节目在青少年群体、科技创新爱好者以及期待科技改善生活的人群中引起了广泛讨论。节目组也收到大量的观众来信,一方面表示对节目的支持和感谢,一档公益性科技节目出现在周末电视荧屏,着实令人惊喜。同时观众也希望节目中展示的科技项目能够尽快广泛应用到现实当中,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惑。第一季节目结束后,“暖科技”的力量更加深入人心,不断发展的科技技术一定会造福于更多的普通人。刘西文
热播剧《都挺好》中,患上阿尔兹海默症的苏大强,令家人揪心不已。其实,科技不只为尖端技术服务,它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切相连,处处展现它的魅力和神奇。大型社会公益性科技节目《智造将来》更为直观地诠释了“科技在身边”。节目近日在浙江卫视和优酷视频同步播出后,受到不少好评,很多学校倡导学生在家观看节目。
科技关注普通人生活,令生活更美好更安全。比如科技精英栗振的科技项目“清听卫士”,用科技的方式将声音定向传送到指定区域,一台身形小巧的“定向音箱”,竟让三组广场舞阿姨团在舞台上同时听着各自的音乐翩翩起舞,且不会互相影响。
蒋昌建表示,之所以会做这档节目,是希望通过电视语言搭建一座桥梁来跨越这道鸿沟,让大众真正了解这些科技产品如何有助于生活质量、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科研工作者也能看到大众眼中的自己,根据大众的反馈对产品进行进一步完善。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责任编辑:董云龙 )
见证普通人的励志故事,科技并不“高冷”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