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互联网+农业”,打造田园新未来
凭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历史契机,惠州农业也正追逐着借船出海的梦想。在当地,一个由政府部门牵头,龙头企业带头的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集散中心蓝图正在酝酿。按照设计,这是一个集聚社会资本、涵盖各类高端农产品集散、以智能化物流服务为核心的大容量贸易中心,将进一步提升惠州农业、广东农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改变过去农业生产销售覆盖面窄、信息化水平低下的局面。
2016年,广东省出台《“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2016-2018年)》。三年时间过去,“互联网+”改变了岭南广袤田野的面貌,也坚定着惠州的决心。
“每一棵蔬菜都是一个承诺”,在惠州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日吞吐量高达1500吨的信息化管理配送中心里,四处可见这条标语。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而惠州农业产业相比其他产业发展,仍然显现出了基础薄弱、创新动力不足等,人才匮乏更是难以避开的痛点。“不光是惠州地区,全国许多地方都缺乏既懂农业生产,也懂农业信息化的专业性复合型人才。未来我们将努力培养一批既懂互联网又懂农业的新型农民,只有人才到位,农业发展才有驱动保障。”邱兰英说。
生产高品质农产品,这简单的一句承诺,背后是对生产监管和流程把控的极高要求。在公司所辖的生产基地,互联网技术、农业科学技术的印记无处不在。“大数据是我们生产中的最重要技术支持之一。就蔬菜生产而言,产前,每个基地都有专人检测土壤指标、空气指标等,监控生产环境的状况。数据传输到公司源数据汇总平台后,平台根据已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做出是否加肥、翻土、治虫等研判,直接指导产前准备和产中过程。”工作人员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大数据与粉丝经济
在惠州,随着物联网、卫星定位和大数据技术的成熟,这场变革正更加深入和彻底。农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互联网化,带来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全面提升,创新着农业旅游、农机流转、粉丝经济等全新业态。而伴随着互联网与农业从相加全面走向相融,一个属于广东田园的新未来正越发清晰,它正让农业既接地气又显洋气,呈现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农民需要用机,一呼即有回应。即使是不会使用APP操作的农户,也可以让离家千里的亲人帮忙远程操作。“智慧农林—滴滴农机”APP投入使用后,瞬间盘活了农业生产资源,也让惠州农民的腰包鼓了不少,这既是农机主的喜笑颜开,更让承租人看到了丰产的希望。
而作为全国首推的一项网约农机云端服务,“智慧农林—滴滴农机”APP综合了互联网技术、农业传感技术、物联网和信息化技术及北斗卫星定位等等黑科技,给田间地头带来的好处还远不止于此。在参与开发的技术人员看来,这款“滴滴农机”的价值正是冠在它前面的四字定语:“智慧农林”。
互联网正给田间地头带来一场深刻变革。这一变革不仅体现在农民越发便捷的生活里,更体现在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上,这让农业既接地气又显洋气,呈现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高品质的稳定出品,联动着销售数据的上涨,在广东省第九届现代农业博览会上,惠州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与家乐福集团签下合同金额高达2.1亿元的“订单生产协议”。而作为一家“网红”企业,惠州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目前还拥有着19万线上稳定粉丝,这也成为打开市场的一把金钥匙。
“滴滴农机”新体验
“2019年,我们将数据监控和各类应用整合起来,继续完善公司的私有云平台,使得生产、仓储信息和市场销售信息不再不对等,所有数据汇集指导生产和管理,避免了信息孤岛的现象。同时,我们会继续推进完善物联网计划,让生产基地的高清摄像头直接将实时生产画面送到消费者的手机上,真正让大家感受到绿色农业是什么样。”惠州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伍一辉说。
足不出户购买生活用品、种子、化肥……互联网带给广袤田野的巨大变革,还远不止此。
“智慧农林—滴滴农机”手机APP基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由中国农机研究院和广州市智慧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直观来看,这款APP很像城里的滴滴打车,农户打开手机就可以发布农机服务需求。农机主用手机接单后就可以直接到田地作业,实现了农机与农户快速业务连接,有效解决了农耕问题。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