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北京市科委开展“科技创新”专题政务开放日活动
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按照北京市2019“初心·同行”系列政务开放日活动的整体部署,10月24日北京市科委在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组织开展“科技创新”专题政务开放日活动。
该活动邀请了北京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创新主体、社会公众等关心本市科技工作的市民代表,走进新型研发机构,了解相关领域科技创新工作最新进展。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互动方式,更好地“公开”科技创新工作,更多地听取市民代表的声音,更有效地提升科技管理部门“抓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吸引更多智慧和力量参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图片由本报记者华凌摄
市民代表首先参观了本市新型研发机构之一——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及其超导量子计算实验室。该院行政副院长王金勇介绍了量子研究院建设情况和相关科研成果。在座谈环节,市民代表观看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五周年成效宣传片,市科委综合协调处、办公室、宣传处负责同志分别介绍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政务公开、科学技术普及等有关情况。
北京市科委主任助理孙宪锋表示,“科技创新”专题政务开放日,是本市“初心·同行”系列政务开放日之一,通过此次活动,既能够增进市民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的了解,也能够为创新主体“答疑解惑”,同时有助于通过面对面交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需求,不断提升市科委政务服务能力。北京市科委将以此次政务开放日活动为契机,认真梳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吸纳、总结,持续改进、完善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等方面工作,为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市民代表纷纷表示,本次政务开放日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和座谈交流,对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和成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增进了对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有力支撑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信心。
在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程中,北京市持续深化改革攻坚,2018年出台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办法,探索与世界接轨的科研管理与运行机制,并着力布局建设了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平台),进一步赋予领衔科学家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并鼓励开展科技经费“包干制”的探索,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持续激发创新活力。
量子研究院旨在建设新时代的科技“特区”,其使命就是要打造新时代量子信息领域的战略性科技力量,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的贝尔实验室。在治理模式方面,量子研究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共建共商共享机制方面, 量子研究院积极探索与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共建单位的人才使用新机制。在科研自主权方面,量子研究院积极探索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充分体现三个自主权,即自主确定研究课题、自主选聘科研团队、自主安排经费使用。在人才队伍聘任和建设评价方面,量子研究院不唯职称、学历、论文、奖项等各种帽子,而是采取同行评审选聘的举措,注重科研和学术的能力和潜质。截至目前,已引进76名专职科研队伍,其中包括13名全职PI(8名海外人才)、7名全职外籍人才。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