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马兆林:互联网+大数据变革 这些坑不能踩
前言:大数据是一个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产业,大数据技术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各个领域的运行效率,提升整个社会经济的集约化程度,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016年,由中国首席数据官联盟与网加时代网发起并承办,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数邦客协办的“影响中国大数据产业进程100人”大型人物专访活动全面启动,被采访对象分别来自政府、产、学、研、企各个领域,他们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向大家阐述当前大数据产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为中国大数据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探索经验、保驾护航,敬请关注!
第十五期专访人物:中国首席数据官联盟专家组成员,互联网顶层智慧研究院院长马兆林
马兆林,中国首席数据官联盟专家组成员,互联网顶层智慧研究院院长,曾任安邦金融集团网络信息中心高管,现担移动互联网顶层赢利智慧研究院院长、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产业联盟理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特约讲师,2014年全国CIO风云人物。国家“十一五”科技部数据库课题组专家,《一本书读懂大数据》,《中国制造2025强国之路与工业4.0实战》作者。
本期特邀嘉宾中国首席数据官联盟发起人鲁四海,就互联网+大数据变革世界向马兆林先生发起提问。
鲁四海:《一本书读懂大数据》这本书,听说您是把它定位为一本传播大数据思维和知识的科普书籍。那在您看来大数据思维是什么?
马兆林: 大数据带来大转型,大数据时代要变的首先不是商业,而是思维。不拥抱大数据,传统大公司就会被淘汰。
我们看到近期大型企业转型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传统过剩产能大型企业的关停。国家下了决心进行传统工业的转型,去库存的同时关停生产线,国家拿出钱进行这些员工的下岗后安置,其实就是顺势进行企业的改革。时代已经变了,一些生产方法是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未来成功的企业一定是带有互联网+大数据基因的,传统资源型、垄断型企业成功模式越来越少了,当然大数据垄断型企业会越来越多,成功的几率也就很高。
企业能够在市场中长存并长青,这是每个企业家的梦想。但是在这个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年代,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则表现得更加突出。企业想要在生存中求发展,就不得不改变原有的生产技术、管理模式。大数据时代中生存的企业,随着营销方式与模式的转变,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不拥抱大数据,传统企业将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立足。
一些大企业、大公司拥抱大数据的决心和动力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想范围,他们对于互联网的热衷度是难以想象的。通过对互联网所提供的大量关于消费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极大地帮助企业和公司与消费者进行实时互动,更加深层次地了解消费者需求,从而营造一种开放和互动式的销售氛围,从而为企业和公司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1837年,宝洁公司创立,至今已经有178岁。它不仅仅在市场上能够长存还能够如此有活力,也跟大数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尽管宝洁公司连续两个财年的营业额已经超过了800亿美元,但是它不仅仅满足于此,通过应用大数据,它不仅顺利转型并且逆袭成功。2012年营业总额达222亿美元,与2011年相比同期增长2%,净盈利增长了一倍以上,过去的2015年,营业总额达超过600亿美元,宝洁稳坐2015全球日化销售头把交椅。因此我们在了解“没有永远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同时,通过宝洁看到,必须拥抱每个时代的新技术,才能经营更持久。
鲁四海:听了大数据思维后,很多企业都去试试,但有一种观点说,大数据是一个奢侈的事,门槛高,只有大机构才有资格拥有大数据,您怎么看?
马兆林:长期以来,人们会认为大数据大数据时代仅仅是类似于政府机构、金融机构的才可以拥有的。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
虽然小机构可能会没有大数据,但是它可以拥有大数据,并且从更高的视觉角度来看待大数据。对于一些小型团体、小型机构而言,他们虽然没有自己的大数据进行管理或者整合,但是他们也有体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数据。这些数据可能包括:成员名单、会员费用、活动费用、社交媒体分享数量、项目成果、捐款数目等。对于这些小型团体而言,他们的挑战不是数据收集,而是数据管理,可能不同的数据管理者管理着不同类别的数据,这样,能否识别数据会不会带来巨大价值是数据管理的一大挑战。解决这种困难的最好办法就是,需要对目标人群的行为、态度高度关注,并对这些行、态度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整理,并由此加强相关度,这样就可以加强、修正甚至创造出新的项目和服务,达成组织目标,使沟通变得更加高效。
实际上,NBA已经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带来了一场巨大的体育技术革命。NBA联盟在比赛场馆安装了运动追踪系统,通过英特尔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包括球员在赛场上不同区域的命中率、球员的能量区域效率。根据这些数据,教练可以在比赛前对球员布局做很好的调整,从而提高命中率。现在越来越多的体育俱乐部开始应用该运动追踪系统,从而有效地选择球员,该系统已经成为球队夺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小型团体、小型机构、小型组织、小型俱乐部等也有资格拥有大数据。越来越多的团体、组织结合内部和外部数据激发自身新的价值和内在潜力。
鲁四海:我之前遇到不少企业在讲他们其实没有大数据,只有小数据,在您看来这样的企业有没有必要去研究大数据思维、方法和技术?
马兆林: 数据量的大小不能代表数据价值的大小,小数据更加注重的是实用性,关注的是效率、相关性,以及收集到的正确数据的数量和种类。举个例子,现在大数据在营销上应用很多,那是不是没有大数据就不能做大营销?当然不是的。
大数据的应用过程中,作为市场营销者,往往需要的仅仅是一些较小的样本,对于一小部分客户群而言,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在推动和改善业务细节上,就可以使品牌在营销中更加具有个性化。最重要的是,这些小数据实际上就在营销者身边,只要愿意收集,便是触手可及的。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