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上交所年报业绩大盘点:沪市主板、科创板公司去年净利同比分别增
澎湃号·媒体
上交所年报业绩大盘点:沪市主板、科创板公司去年净利同比分别增23%、76%
读创
深圳市窗口传媒投资有限公司官方澎湃号
2022-05-01 00:26
据上交所发布4月30日晚消息,上交所对沪市主板公司、科创板公司2021年年报以及一季报进行了盘点。
主板方面,截至2022年4月30日,除未来股份等4家公司外,沪市主板1667家上市公司全部完成2021年年度报告披露。数据显示,2021年,沪市主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7.07万亿元,同比增长18%,占全国GDP总额超4成;实现归母净利润4.04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3.8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28%,3项主要指标两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0%、10%、9%,保持持续恢复态势。
主板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沪市主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3万亿元,净利润1.13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1.08万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2%、8%、10%。
科创板方面,截至2022年4月30日,科创板全部420家公司通过年度报告、上市公告书等形式披露了2021年度主要经营业绩信息。数据显示,2021年,科创板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8,344.54亿元,同比增长36.86%;实现归母净利润948.41亿元,同比增长75.8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32.21亿元,同比增长73.79%。
科创板方面,数据显示,第一季度,科创板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2,162.86亿元,同比增长45.60%;实现归母净利润268.04亿元,同比增长62.42%。超7成公司收入同比增长,超5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
稳增长、优结构、重回报——
沪市主板公司完成2021年年度报告披露
截至2022年4月30日,除未来股份等4家公司外,沪市主板1667家上市公司全部完成2021年年度报告披露。
总体业绩保持稳定增长,
7成公司超疫前水平
2021年,沪市主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7.07万亿元,同比增长18%,占全国GDP总额超4成;实现归母净利润4.04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3.8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28%,3项主要指标两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0%、10%、9%,保持持续恢复态势。
从盈亏面看,1451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87%;1371家公司实现主业盈利,占比82%;逾8成公司营业收入规模扩大,逾6成公司净利润实现增长。对比疫前2019年,超7成公司营业收入、6成公司净利润实现增长。
分季度看,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26%、22%、14%、9%,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45%、42%、2%、10%。变化趋势显示,第三季度业绩增速出现放缓,但第四季度有所改善,收入环比增加9.1个百分点。这其中,降税减费效应逐步显现,2021年沪市主板实体企业合计支付税费2.14万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7%,同比减少0.3个百分点。
逾7成行业业绩增长,
2成行业尚待修复
2021年,沪市主板所有大类行业均实现盈利,逾7成行业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增长,逾4成行业利润同比增幅超30%,近8成行业盈利超2019年同期水平,但也有2成行业仍处于恢复中。
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沪市主板公司实现业绩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用真金白银回馈投资者。全年共有1221家公司推出分红方案,占全部盈利公司家数的84%,现金分红总额接近1.48万亿元,较2020年大幅增长26%。从比例看,903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占比74%,696家公司连续3年分红比例超30%,约203家公司连续3年分红比例超50%。从金额看,157家公司派现10亿元以上,26家派现100亿元以上。从股息率看,主板公司股息率均值连年增长,以年末收盘价为基准,2021年平均股息率1.44,同比增长8%,有94家公司股息率超过5%,涉及银行、交运、采掘等行业公司,有20家公司连续3年股息率均超过5%。同时,股票回购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共有150余家次公司实施回购,完成回购金额合计约440亿元。其中,约9成公司回购用途为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彰显公司对长期内在价值的坚定信心。
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承压,
复工复产有序推进
2022年第一季度,沪市主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3万亿元,净利润1.13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1.08万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2%、8%、10%。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308家公司出现亏损,625家公司利润同比下滑,亏损和下滑家数合计占比56%,占比较去年同期有所扩大。其中,少量公司受疫情影响出现暂时性停工停产。汽车、计算机通信等行业受产业链供应受限等影响,产能利用率出现阶段性下降,第一季度利润同比下滑17%、14%。
据了解,截至4月末,在各项政策有力推动下,前期受困疫情停工的公司,已有逾7成开始复产复工,整体启稳态势较为明确。
科技、绿色、成长——
2021年科创板公司经营业绩情况分析
截至2022年4月30日,科创板全部420家公司通过年度报告、上市公告书等形式披露了2021年度主要经营业绩信息。
整体业绩保持较快增长,
未盈利等特殊类型企业发展向好
2021年,科创板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8,344.54亿元,同比增长36.86%;实现归母净利润948.41亿元,同比增长75.8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32.21亿元,同比增长73.79%。近9成公司营业收入增长,41家公司营收翻番;近7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长,61家公司增幅在100%以上,最高达18倍。科创板公司全年营业收入的中位数由5.28亿元上升至7.21亿元,归母净利润的中位数由0.87亿元上升至1.09亿元。同时,部分公司业绩出现下滑,主要是受全球疫情反复、原材料价格上涨、股权激励费用增加、研发投入加大等因素影响。
作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科创板公司整体维持了较强的盈利质量。2021年,科创板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合计817.26亿元,同比增长11.52%,显示出良好的变现能力和回款效率。同时,超4成公司毛利率超过50%,48家公司毛利率较上年增加5个百分点以上;近4成公司净利率超过20%,51家公司净利率较上年增加5个百分点以上,市场竞争力凸显。
此外,在科创板更具包容性的上市条件下,已先后有38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5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4家红筹企业和1家发行存托凭证企业成功上市,上市后发展势头良好。其中,38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2021年营业收入合计为985.3亿元,同比增长65.69%;归母净利润合计为-42.88亿元,亏损同比收窄77.96%,14家公司实现扭亏为盈。按照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创新药企业中,有11家公司产品销售持续放量,9家公司营业收入突破1亿元,康希诺、百奥泰和艾力斯在连续亏损多年后首次实现盈利。
专精特新“小巨人”集聚,
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
科创板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聚集地,截至目前共有123家上市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分别占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的29%、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总数的32%和注册制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总数的72%。主要分布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涵括全球户用储能龙头派能科技、钴酸锂正极材料龙头厦钨新能、先进磁性金属材料制造龙头云路股份等多个细分行业“隐形冠军”。此外,41家科创板公司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1家公司主营产品被评为“单项冠军”产品。
2021年,科创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呈现出高成长和重研发的显著特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59.33亿元、净利润195.2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9%和42%;合计研发投入金额达到112.70亿元,同比增长2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平均值为12.5%,为加快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2年第一季度整体实现平稳开局,
部分公司经营业绩出现分化
2022年第一季度,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科创板公司直面困难挑战、抗疫保供、稳产提效,整体经营状况良好。第一季度,共计实现营业收入2,162.86亿元,同比增长45.60%;实现归母净利润268.04亿元,同比增长62.42%。超7成公司收入同比增长,超5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研发投入继续保持高位,第一季度合计研发投入为178.61亿元,同比增长75.93%。
部分公司受疫情等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经营业绩出现分化。2021年全年,科创板共有16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超过50%,17家公司出现业绩亏损(不含未盈利企业);2022年第一季度,有31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超过50%,79家公司出现业绩亏损(不含未盈利企业),而2021年同期为56家。疫情影响下,前期有部分公司部分厂区存在停工停产的情况,在各项政策推动下,目前绝大多数已有序复产,整体企稳态势较为明确。
商报君精选
等你来pick→
原标题:《上交所年报业绩大盘点:沪市主板、科创板公司去年净利同比分别增23%、76%》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