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Uber撤了 中国互联网胜利了吗?
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 方兴东
Uber还是“跑了”,这是我听到滴滴合并Uber中国的第一反应。曾经在全球范围无惧无畏,愈挫愈勇的Uber创始人兼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原来最近在中国活动的目的已经和当初来华时候完全不同:为“脱身”而忙乎。我在朋友圈第一时间写道:滴滴合并Uber中国,这些年来中国互联网最大的坏消息,无论对于Uber还是滴滴,对于消费者还是整个产业,对于中美互联网还是全球互联网发展;无论对于竞争还是创新,对于共享经济和社会进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很难找出叫好的理由,如此大范围“共输”的合并案例,比较罕见。滴滴和Uber这几年的大战,是创新和竞争能够呈现的最极致的案例,大家都成为了胜利者;滴滴与Uber的搏杀,堪称中美互联网最精彩、最形象的比试与对决;也是迄今互联网创新最快速的社会传播、理念启蒙与应用普及。而今,这一切都戛然而止。如果中国反垄断部门最终能够否决这起购并,那很可能是他们这些年能够做到的最大一件好事。
Uber和滴滴我个人很熟悉,也都很赞赏。最近5年,在全球互联网产业范畴,Uber的崛起是其中最大的亮点,可以说无人能出其右。更重要的是Uber创始人所表现的大无畏的创新精神,面对全球各国政府落后政策以及出租车这一最古老的行业的粗暴反击,义无反顾。可以说,这种精神和价值观,将互联网新文明又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而滴滴这两年的崛起,虽然只是Uber的追随者,但是在剧烈的竞争与搏杀中,充分展现了中国互联网创业者最坚强和决断的一面,展现的精神面貌一扫中国互联网在BAT强大垄断下开始有点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成为搅动行业竞争活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和社会变革最亮丽的生力军。
但是,就是这两大新锐公司,突然干出这么一件更像是懦夫所干的事情,令人大跌眼镜。因为这起并购的第一信号就是:双方决定放弃竞争,去当一夜之间占据网络约车市场90%以上的绝对垄断者。而敢于创新、勇于竞争恰恰是Uber和滴滴崛起的两大最重要法宝。这种退却和放弃,不但使得它们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大跌,而且将中美互联网的竞争格局进一步拉低。
如今,全球网络空间的基本格局就是中美两强绝对主导,双方占据了20家网站的100%,前50家互联网公司的90%,前100家网站的80%。欧洲在网络空间中几乎已经消失不见,日本、俄罗斯等成为点缀。印度还走在崛起的路上。这种局势之下,中美良性竞争,开放合作,不但对于中国崛起是最佳的战略,而且对于中国、美国乃至全球互联网的繁荣与安全,也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无论是中美互联网发展,还是中美整体关系,乃至全球互联网和全球整体格局,最理想的结果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美国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这无疑是最好的竞争格局。退而求其次,“你中有我,我中没你”的不平衡、不对等格局也不失为现阶段性的折衷。而最坏的结果就是中美两国之间最终形成“你中没我,我中没你”的分裂局面。而滴滴购并Uber中国,无疑将局面进一步推向了最坏的可能性。
这次合并不断说明了Uber中国的虎头蛇尾,更可能是中国共享经济的虎头蛇尾。可以说,当初Uber入华的表现,开了一个美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最好的头,不但杀伤力一点不亚于本土互联网公司,更没有在阻力面前瞻前顾后。一举打破了美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不灵的长期魔咒。但是,这一年多Uber的表现却突然逆转。最终依然没有摆脱国外互联网公司官僚化的职业经理人模式,逐渐陷入平庸,市场上也逐渐失去了基本的气势和杀伤力。易到用车在乐视旗下卷土重来,也堪称罕见的奇迹,两个巨头合并将给易到、神州等更大空间。对于消费者来说,垄断是最可怕的现实,良性的市场竞争才是唯一的最佳选择。
竞争衰弱的发酵效应是很快的,在这段Uber和滴滴传言纷飞,洽谈最密集的窗口期,大家已经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约车司机纷纷抱怨原来最诱人的补贴越来越少,甚至没有了。一些消费者也纷纷感受到,约车的价格上涨了,服务质量越来越下降了。当然,最大的恶果不仅仅是双方,更对中国和全球互联网市场的竞争带来。Uber放弃直接开拓中国市场,而选择雅虎投资阿里巴巴的模式,当一名滴滴股东,坐享利益,不失为一种好选择。但是,对于激活中国互联网市场的竞争无疑是一次重挫。
2014年,是中美互联网经济的一个转折点,当年阿里巴巴在美国成功上市,不但融资额创下记录,而且市值一举抵达3000亿美元,超越亚马逊和Facebook,仅次于谷歌,排名全球互联网公司第二。中美互联网经济第一次形成接近抗衡的格局,双方互联网上市公司的市值形成6000亿美元:9000亿美元,也就是2:3左右的。但是,随后,中美互联网经济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逆转,双方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2015年,BAT三家公司的市值距离最高点损失2000亿美元。相比之下,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三家公司一年新增市值3000亿美元。今天,美国互联网三强市值总和已经突破12000亿美元,而中国BAT市值不到5000亿美元。2014年风头最劲的360、小米、京东三大有望博弈BAT的第二梯队,今天也都遭遇各方面的压力,劲头顿失。中美互联网整体市值的比例从2015年最高点的2:3,退回到2015年的1:2,如今进一步滑落到1:3的境地,几乎回到了6年前2010年双方的量级水平。
中国互联网不进反退的主要原因就是竞争的衰弱、全球化没有突破以及创新乏力。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互联网竞争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市场本身,缺乏反垄断的基本制约,BAT不断强化垄断,破坏性收购兼并,造成整体市场的竞争衰退。其次,相关部门插手太多,而之前互联网本身应该是比较自由竞争的。就以这次刚刚出台网络约车新政策而言,确立了网络约车合法化的地位,的确是历史性的突破,值得肯定和喝彩。但是,政策具体细化到如此微观层面,条条框框,面面俱到,几乎成为市场“操作手册”。但是,在一个刚刚开启的创新市场,其中的诸多规则和规律,连第一线实践的公司都还没有摸到门路。相关部门怎能“天才般”地明晰如此细致和详细的规则?
平心而论,对消费者来说,网络约车是最近几年受益最明显的,也是对传统产业变革冲击最大的领域。Uber和滴滴功不可没。但是,一码是一码。网络约车市场,是共享经济的排头兵,是互联网+最深入的典范。但是,网络约车市场又是社会性和公共性极强的领域,几乎是未来人们出行的最重要社会基础设施。我们已经饱受原来行政垄断对出行市场的长期不良影响。今天,一场在资本主导下,赤裸裸的瓜分全球市场的垄断行为,可能更值得人们警惕。共享经济是互联网经济迄今最美好的礼物之一。在赤裸裸图谋垄断的,曾经共享经济美好的愿景一下子黯然失色。告诉我们,没有良好的制约和治理机制,互联网领域从最美好到最邪恶的,也可能只在一念之间。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